时间: 2025-04-27 13:5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30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三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东郡连墙日,行藏二纪馀。
空留冢上剑,不见枕中书。
山黑佳城必,堂阴旦宅虚。
悲心寄松槚,哀韵拥輀车。
东郡的阳光照耀在墙面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隐秘与往事。
只留下坟墓上的剑,却看不见枕边的书信。
山色黯淡,佳城必然在此,堂前阴影里,早晨的房屋显得空荡。
悲伤的心情寄托在松树和槚木上,哀伤的韵律环绕着我的轿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剑”与“书”的对比,反映出对已故之人的怀念与哀痛,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生死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抒情诗。其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创作背景:
本诗是为悼念一位名叫颜公的高人所作,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怀念。李弥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士人多面临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三首》是李弥逊为悼念逝者所作的一首挽诗,诗中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开头两句描绘了东郡的日光与行藏的岁月,反映出对过往的追忆,隐含着对逝者生前生活的感慨。中间两句通过“冢上剑”与“枕中书”的对比,展示了生死的无常与遗留下的遗憾,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最后两句更是将情感提升至寄托与共鸣,松槚作为寄托哀思的象征,传达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无尽思念。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比与反思,既有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未来无常的思考。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蕴含了丰富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李弥逊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外部环境结合,形成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士人对生死的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逝者的怀念为核心,探讨生死无常与人情冷暖,通过深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东郡连墙日”中的“日”指什么?
A. 太阳
B. 时间
C. 光明
“冢上剑”象征什么?
A. 忘却
B. 英雄
C. 贫穷
“悲心寄松槚”中的“松槚”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送葬用具
C. 书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哀江头》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但李弥逊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意象,体现了更深层的哲思。而杜甫则侧重于社会政治的苦闷,情感更加激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