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廉州 其一

《廉州 其一》

时间: 2025-08-07 03:43:56

诗句

封域近雕题,黄茅接大堤。

地临沧海尽,天压郡楼低。

雾暗秋林叶,风销瘴雨泥。

浮云望乡国,归梦绕蛮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03:43:56

原文展示

廉州 其一
岑徵 〔明代〕
封域近雕题,黄茅接大堤。
地临沧海尽,天压郡楼低。
雾暗秋林叶,风销瘴雨泥。
浮云望乡国,归梦绕蛮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廉州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思乡之情。诗的开头提到封闭的地域近似雕刻的题字,接着描写了黄茅草与大堤相连的景象。接下来,诗人说这里的土地临近沧海,天空似乎压低了郡楼。接着,秋天的雾气让林中的树叶变得暗淡,风吹散了瘴气,雨水浸泡了泥土。最后,浮云让诗人想起了故乡,归乡的梦绕着蛮溪萦回。

注释

字词注释

  • 封域:封闭的地域。
  • 雕题:雕刻的题字,指风景如画的地方。
  • 黄茅:一种植物,常生长在湿地。
  • 郡楼:地方行政机构的建筑。
  • 瘴气:指湿热气候下的有害气体。
  • 蛮溪:指偏远地区的小溪,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浮云”、“归梦”等意象在古诗中常用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徵,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游子思乡之情,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廉州 其一》创作于岑徵的游历之中,可能因在外地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而产生,描绘出一幅美丽而又略显忧伤的景象。

诗歌鉴赏

《廉州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前两句通过地理特征描绘出廉州的地理位置,既有视觉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暗示,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描写秋天的雾气和风中的瘴气,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最后两句以浮云和归梦作为总结,进一步加深了思乡的情感,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封域近雕题:描绘了廉州的封闭环境,突出其如同雕刻般精致的地理特征。
  2. 黄茅接大堤:描写了自然景观,表现了土地的广袤与生机。
  3. 地临沧海尽:强调了地理位置的独特与海洋的辽阔。
  4. 天压郡楼低:表现出天空的沉重与压迫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
  5. 雾暗秋林叶:描绘了秋天的气氛,暗示忧伤。
  6. 风销瘴雨泥: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暗示生活的不易。
  7. 浮云望乡国:通过浮云引发思乡之情,展现诗人内心的孤独。
  8. 归梦绕蛮溪: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地域比作雕刻,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拟人:雾、风等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前后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思乡情感,展现了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封域:象征孤独封闭的环境。
  • 黄茅:象征生命力和生机。
  • 沧海:象征广阔与无垠。
  • 浮云:象征游子的漂泊与思乡。
  • 蛮溪:象征着故乡的回忆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茅接大堤”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寂静的沙漠
    B. 绿草如茵的湿地
    C. 荒芜的山丘
    答案:B

  2. “浮云望乡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无所畏惧
    B. 思乡之情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瘴气”指的是:
    A. 清新的空气
    B. 有害的气体
    C. 温暖的阳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两首诗同样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相比,《廉州 其一》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情感表达上则更为复杂,既有孤独感,也有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语言艺术》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游普济寺 过董叔达故居 题赵子固墨兰 读三国志 樵风庙 天香阁 曹娥江 镜湖 定善寺 若邪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花事 躁结尾的成语 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四字头的字 穷极其妙 辛字旁的字 墙皮 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雷坛 十八层地狱 筑波 自贻伊咎 包含蚂的词语有哪些 才多识寡 疋字旁的字 文君司马 閠字旁的字 小污 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