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哭李尚书(之芳)

《哭李尚书(之芳)》

时间: 2025-04-29 23:37:27

诗句

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

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

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

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

复魄昭丘远,归魂素浐偏。

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

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37:27

原文展示

哭李尚书(之芳)
作者:杜甫

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
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
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
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
复魄昭丘远,归魂素浐偏。
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
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悲痛。诗的开头提到漳滨和蒿里,表示两地的水流如同逝去的岁月一样难以挽留。作者想要将徐剑挂起,却仍然怀念过去的情景。与友人相知到老,如今却在黄泉中分离。风雨的悲哀又能如何?江湖上的泪水流淌不止。提到历史人物管辂和张骞,表达了对失去友人和历史人物的感慨。诗中还提到行人和诗句的流传,显示了文学的永恒。最后描绘了秋色凋零的景象,感叹王孙何处可寻。

注释

  1. 漳滨、蒿里:指地名,代表水边的地方。
  2. 徐剑、戴船:指代美好的回忆与往事。
  3. 白首:意指到老,表示深厚的友谊。
  4. 黄泉:阴间,指死亡。
  5. 修文:指修文的职官,文人的职业。
  6. 管辂、张骞:历史人物,管辂以文才著称,张骞为出使西域的使者。
  7. 客亭:指旅途中的休息处。
  8. 复魄:指灵魂的归还,昭丘远表示远方的墓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生活在唐朝中后期,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与民众的苦难,其诗作以其深厚的现实主义精神而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甫得知李尚书(之芳)去世之后,表达了对朋友的哀悼与怀念。李尚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杜甫与其有深厚的交情,此诗体现了杜甫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杜甫的《哭李尚书(之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亡诗,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与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在第一联中,诗人通过“漳滨与蒿里”引入了水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想要将留存的剑挂起,依然回忆起同舟共济的日子。这样的意象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愈加珍贵。

中间部分提到了历史人物,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李尚书的独特感情。杜甫感叹“风雨嗟何及”,揭示了即便风雨交加,也无法抵挡对友人的思念。结尾部分,诗人用“秋色凋春草”来比喻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发出对人生的深切思考和感慨。

杜甫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利用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出其高超的艺术造诣。整首诗在悼念友人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生命、友谊和逝去岁月的深思,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厚文学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描绘水流的悠长与时间的无情。
    •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想要留住美好的时光,却难以忘怀过去的点滴。
    • 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表达了与友人相知到老,如今却在生死之间的无奈。
    • 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即便风雨再大,泪水也无法抑制对友人的思念。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泉”比喻死亡,传达了生死离别的悲痛。
    • 对仗:诗中运用了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对称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友谊的珍贵,反映了杜甫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1.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2. 剑与船:象征着友谊与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
  3. 黄泉:象征死亡与别离的悲哀。
  4. 秋色与春草:对比生死,体现生命的脆弱和季节的更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的《哭李尚书(之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痛
    C. 愤怒
    D. 平静

  2. “黄泉”在诗中指代什么? A. 水源
    B. 友谊
    C. 死亡
    D. 旅行

  3. 诗中提到的“徐剑”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美好回忆
    C. 友谊
    D. 时间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杜甫的哀悼诗与李白的豪放诗风形成鲜明对比。杜甫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深厚的友谊与人生无常;而李白则常以豪放的笔触,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两者虽风格迥异,但均为唐诗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唐代文学的多样性与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
  • 《唐代诗人及其诗》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春社同梁必大汤景文徐山玉吴昭德吴仲退李思 庚寅秋病得语不复诠次名曰感怀 次韵张龙使君十绝 种蔬二首 大江东去(题项羽庙) 题赵氏晓山 其二 清溪许希贤自号拙逸为赋四绝 水龙吟(九日登城) 偕仲退周南翁登曲岛山分韵得曲字 甲午孟夏祝公辅道过山中遂偕如上饶赴孟史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人才难得 青字旁的字 齐眉举案 伸眉吐气 专长 人字头的字 向用 爿字旁的字 百无一失 乙字旁的字 登革热 米字旁的字 避瓜防李 壅格 面面相睹 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