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8:25
巢燕养雏浑去尽,
江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
不见堂前东逝波。
这一首诗通过描写春夏交替的景象和青春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燕子在巢中养育的雏鸟已全部飞走,江边的花朵结出的果实也不多了。年轻的黄衫少年应该更加珍惜时光,但在堂前却看不到那汹涌东流的波浪,似乎时间的流逝是那么的无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动荡岁月,作品反映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及对时局的深切思考。
《少年行二首》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少年景象,寄托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杜甫的《少年行二首》其二,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全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两句通过巢燕与江花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界中生命的轮回与消逝。而后两句则转向对人的反思,黄衫年少应当珍惜时光,但他却不能目睹时光的流逝。这种对比不仅彰显了生命的脆弱,也反映了诗人对青春的珍惜与无奈。全诗中,杜甫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人生、时光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叹不已。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反映了杜甫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动荡的思考。
杜甫的《少年行二首》写于哪个历史时期?
A. 唐初
B. 唐中期
C. 唐晚期
D. 五代
“巢燕养雏浑去尽”中的“浑”字在此句中的意思是:
A. 完全
B. 轻松
C. 繁忙
D. 笨拙
诗中提到的“东逝波”象征了什么?
A. 青春
B. 时间流逝
C. 自然变化
D. 生命的终结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