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0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1:50
诗王本在陈芳国,
九夜扪之麟篆熟,
声振扶桑享天福。
这首诗的意思是:诗的真正王者原本在陈芳国,经过九夜的努力,终于掌握了麟篆的精髓,声音震动了扶桑,享受着天赐的福分。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作以现实主义见长,关注社会民生,风格沉郁顿挫,情感真挚。
《石文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唐朝盛衰交替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杜甫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表达了对理想诗歌的追求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石文诗》是一首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品。诗中通过“诗王本在陈芳国”的开篇,引出了对诗歌至高境界的向往。这里的“陈芳国”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杜甫心中理想的诗歌创作圣地,代表着诗歌的纯粹与美好。而“九夜扪之麟篆熟”则体现了诗人对创作过程的执着和对艺术的追求,九夜的坚持象征着对灵感与技艺的不断探索与磨练。
“声振扶桑享天福”则将这一向往推向极致,诗歌的力量能够震动扶桑,象征着诗歌对社会的影响与美好愿望的实现。杜甫在这里不仅是在赞美诗歌的伟大,更是在强调诗歌应当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传达出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理想诗歌境界的向往、对创作过程的坚持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展现了他作为“诗圣”的胸怀与情怀。
“诗王本在陈芳国”中的“诗王”指的是什么?
A. 一位诗人
B. 最杰出的诗歌
C. 理想的诗歌境界
答案:C
“九夜扪之麟篆熟”意指什么?
A. 过程漫长
B. 诗歌技艺的掌握
C. 艺术的成就
答案:B
“声振扶桑”中“扶桑”象征什么?
A. 太阳
B. 荣耀与福气
C. 诗歌的影响力
答案:B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王之涣强调的是自然景观与个人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的责任,反映出两位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