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1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18:30
一剪梅 自述
作者: 王陈常 〔当代〕
荼蓼丛生自已薅。
未宴苹蒿。
独厌蓬蒿。
心焉怛怛复忉忉。
不识弓刀。
特试铅刀。
案牍形无昔日劳。
狂听琴牢。
课听蒲牢。
诗工说饼漫题糕。
计让商高。
谋让弦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荼蓼丛生,我自己在这里拔草,未曾享受过苹蒿的宴席。独自厌倦了蓬蒿的滋味,心中忧伤不已,感到无比惆怅。对弓刀的技艺并不熟悉,却特意拿起铅刀试试。案卷上的文字形态与往日大相径庭,心中烦躁不安,随意聆听琴声,学习蒲牢的曲调。诗人在听工匠谈论饼的时候,随意地提到糕点的题材,策略上让出商议的高地,谋划上又放弃了音乐的高度。
作者介绍:王陈常,现代诗人,致力于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当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反映了社会的孤独与无奈。
《一剪梅 自述》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挣扎。开头提到的“荼蓼丛生”与“苹蒿”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苦涩的生活,而后者则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心焉怛怛复忉忉”的情感表达尤为细腻,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无奈。
诗人在面对生活的琐碎时,既表现出对现实的逃避,又流露出对理想的追求。提到“弓刀”和“铅刀”,象征着对力量与文艺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迷茫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现代人生活中的孤独与追寻,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荼蓼”与“苹蒿”)、拟人(情感的描写)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情的真实感与可感知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现代人面对生活压力与内心孤独的挣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诗歌的情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测试:
荼蓼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苦涩与艰辛
C. 艺术追求
诗中提到的“铅刀”代表了什么?
A. 武器
B. 文人的工具
C. 生活的琐碎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A. 满意
B. 无奈与孤独
C. 忽视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陈常的《一剪梅 自述》和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均涉及对生命的沉思,但前者更多地表现出对生活的孤独和无奈,而后者则充满了豪情与对生命的热爱。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