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3:30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作者: 苏辙 〔宋代〕
鉏田种紫芝,有根未堪采。
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
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
须牙忽长茂,枝叶行可待。
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
这首诗描绘了在田地里种植紫芝的情景,虽然有根却还未成熟可以采摘。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感叹自己的毛发已经变白。清晨的露珠从天而降,滴落入无垠的大海。须根和枝叶都在渐渐生长,可以耐心等待。夜晚燃烧着沉香,提醒自己要坚守戒律,不要将来后悔。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他以文章、诗词见长,尤其擅长诗歌创作。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是苏辙在晚年时创作,时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反思阶段,表现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索。
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以种植紫芝为引,象征着对理想与人生的追求,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哲理思考。开篇以“鉏田种紫芝”引入,种植紫芝这一行为不仅是耕作的表象,更是对理想的追求,暗示着美好事物的孕育与等待。接下来的“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则转向人生的感慨,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伴随着人们的成长与老去,诗人感叹着自己也无法逃脱衰老的命运。
“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则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玉露滴落象征着生命的清新,却又在大海中显得渺小。最后的“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则是对内心自我的提醒与告诫,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戒律,避免未来的悔恨。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结合哲理思考,展现了苏辙对人生、时间和理想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诗意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感叹,表达了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反思,强调了持守内心信念与品质的重要性。
诗中“鉏田种紫芝”表明了什么?
“夜烧沉水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诗中提到的“须牙忽长茂”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