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7:32
上阳人,红颜闇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7:32
上阳人,红颜闇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在上阳宫中的女子,年轻时面如桃花,如今却已白发苍苍。
她身穿绿衣,守卫宫门,多少春光都在这扇门外闭合。
在玄宗末年,她被选入宫中,进宫时年仅十六,如今已六十。
与她同时被选入的百余人,如今已所剩无几,岁月流逝,这身躯也渐渐残缺。
回想当初,悲伤地与亲人别离,强被扶入车中,不让她哭泣。
大家都说进宫后便能享受恩宠,脸庞似芙蓉,胸怀似玉。
未曾让君王见到她的面容,早已被杨妃所嫉妒。
嫉妒使她被迫配入上阳宫,终生只能在空房中度过。
在空房中,秋夜漫长,夜长无眠,天色尚未明亮。
只有昏黄的残灯照在墙壁上,萧瑟的雨声打在窗户上。
春天来得迟,独坐无聊,难以看见天色渐暮。
宫中的莺鸟百转愁苦,梁上的燕子双栖不再嫉妒。
莺鸟归去,燕子飞走,岁月静好,无人记得年华的流逝。
唯有在深宫中望着明月,东看西望,四五百次都在圆满。
如今宫中年纪最大,大家远远赐予她尚书的名号。
她穿着小头鞋,窄脚衣,青黛妆点的眉毛细长。
外面的人看不见,若见了也该笑她,天宝末年时尚的装扮。
上阳宫中的人,苦得最多。
年轻时苦,老了也苦,年轻的苦与老年的苦究竟有什么不同。
你难道没有见过昔日吕向美人所作的赋吗?又何曾见过今日上阳的白发歌?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民生,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宫女命运的深切同情。通过描写一位在上阳宫中生活的女子,表达了对衰老、失落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孤独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宫女的命运与心境,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开篇以“上阳人”引入,迅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愁的氛围中。诗中通过对比年轻时的美貌与如今的白发,揭示了岁月的无情与女性在权力中心的悲剧命运。尤其是“忆昔吞悲别亲族”,不仅展现了她对亲人的思念,更显示了她被迫离开家庭的无奈。诗中多次提到的“空房”,不仅是她的居所,更是她内心的孤独与空虚。诗的后半部分,借助自然景象与宫中景象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宫女的视角,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青春消逝的感慨。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上阳白发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柳宗元
诗中提到的“上阳人”主要指什么?
A. 宫女
B. 妇女
C. 侍卫
D. 农民
诗中提到的“红颜”与“白发”分别象征什么?
A. 美貌与衰老
B. 富贵与贫穷
C. 快乐与悲伤
D. 青春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