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0:0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0:01:31
老翁起布衣,诗史天下选。眼中无全牛,万象转綮窾。
曹刘知几辈,波澜付一卷。凄其忧世心,妙若医国扁。
惜哉无孔子,不得并坟典。豹露管中班,吾犹及浅浅。
岁月走江淮,冷淡空盘盏。诸子不见味,咀嚼必禁脔。
遗编过三复,奥义见百遍。长言起清风,竦立侍冠冕。
减米散同舟,读已事在眼。吾岂监河侯,不救在陈患。
生尘甑屡空,戛釜声不免。迢迢千里程,与汝共艰崄。
虽无百丈牵,顾有众力挽。愿学平原公,试草乞米简。
更问偕来人,恐有蔡明远。
一位老翁身穿布衣,诗文与历史在天下间被选拔。
他眼中并没有完整的牛,万象如同线索般交织。
曹操和刘备又是几辈人,波澜壮阔的历史只在一卷书中。
他的忧国之心令人凄凉,像是医国的名方。
可惜没有孔子,无法将经典并列。
豹和露在管中,然而我仍然能够浅尝辄止。
岁月在江淮流逝,冷漠得只剩下空盘盏。
诸子百家没有品味,咀嚼时必然是禁脔。
遗留下来的编著虽经多次复习,深奥的意义却已见百遍。
长篇大论引起清风,直立侍奉在冠冕之下。
减米分散在同舟中,读书的事情已经在眼前。
我怎么能监视河侯,不去救助陈年之患?
生锈的尘甑常常空荡荡,戛釜的声音是无法避免的。
千里迢迢的路程,我愿与你共同艰难。
虽然没有百丈的牵引,但我们有众人的力量来拉。
我愿意效仿平原公,试着写草书乞求米简。
更想问问同行的人,恐怕有蔡明远的消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对时事的关注,诗作风格清新洒脱,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文化传承的渴望。
朱翌的《读杜诗至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舟人偶来告饥似诗谶也》是一首反映诗人对社会现状深切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追忆,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的无奈与忧虑。诗的第一联以“老翁起布衣”开篇,便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位与身份,简陋的外表下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接下来的句子,诗人以“眼中无全牛”来比喻现状的缺失,表达了对理想状况的渴望与现实的反差。诗中提到的“曹刘”与“扁鹊”等历史人物,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警示。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特别是在“减米散同舟”一句中,强调了在困境中众人同舟共济的重要性,传递了团结的力量。最后,诗人以“愿学平原公,试草乞米简”结束,展现出一种谦卑与希望,渴望通过努力改变现状。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与忧虑,同时也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与改变现状的渴望。诗人希望通过知识和团结来应对困境,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翁”穿的是什么衣服?
诗人对历史人物曹刘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减米散同舟”强调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朱翌的忧国之思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相似之处,皆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两者都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表达出一种忧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