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2:36
万理具涵方寸内,只从此处作经纶。
要知希圣无他法,去尽私心德自纯。
这首诗的意思是:万千道理都蕴含在一个小小的心灵之中,只要从这里开始进行治理和安排。要想知道圣贤们的智慧没有其他的法门,只有去除私心,让自己的品德变得纯洁。
胡居仁,字仲明,号中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高远,擅长绝句,作品常蕴含哲理,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道德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思想碰撞的时期。作者在诗中表达了理想的治国之道与个人的修身之路,反映了他对内心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这首《绝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万理具涵方寸内”指出,所有的道理和智慧都可以在人的内心找到,这种思想与儒家强调的内心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接下来的“只从此处作经纶”进一步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治理国家、处理事务的根本在于个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提到的“希圣”与“去尽私心”则反映了作者对圣贤理想的追求,认为只有去除了个人的私利和欲望,才能真正达到道德的纯粹。全诗以一种自我反省的态度,鼓励读者关注内心的修养,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外在的世界。
从整体来看,胡居仁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在探讨个人道德修养的问题,更是在强调一种理想的社会治理理念,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的哲理性与道德性,使得这首诗在明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整首诗强调了内心修养与外在治理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去除私心、追求纯德的道德理想,体现了作者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万理具涵方寸内”中的“万理”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情感
B. 万千道理
C. 外在的事物
D. 过去的历史
诗中强调的去除什么才能使品德自纯?
A. 贪欲
B. 私心
C. 忧虑
D. 依赖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胡居仁的这首《绝句》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与道德的探讨,而《登鹳雀楼》则更侧重于外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壮阔的情怀。两首诗分别代表了内外兼修的不同风格,反映了中国古典诗词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