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龚宗谕五绝

《和龚宗谕五绝》

时间: 2025-04-26 13:02:06

诗句

闻仅二知虽赐也,道传一贯必参乎。

己私克尽融天理,表里通明月在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2:06

原文展示:

闻仅二知虽赐也,道传一贯必参乎。己私克尽融天理,表里通明月在壶。

白话文翻译:

听闻的知识虽然只有两分,但道理的传承却要全面参悟。个人的私欲如果能克制,就能融入天理,内外都明亮如同壶中映照的明月。

注释:

  • :听闻、了解。
  • :仅仅、只有。
  • :知识、见解。
  • :给予、赐予。
  • :道理、道德。
  • :传承、传播。
  • 一贯:一贯的道理、持续不变的原则。
  • :一定、必然。
  • 参乎:参悟、理解。
  • 己私:个人的私欲。
  • 克尽:克制和消除。
  • :融入、结合。
  • 天理:天道、自然法则。
  • 表里:表面和内心。
  • 通明:明亮、明白。
  • 月在壶:比喻明亮的事物,指代内心的明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典雅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哲理和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作成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理想与道德的时期,诗人以个人修养与道德观念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修身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知识与道德传承的深刻理解。诗人首先承认自己所知有限,强调知识的获取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接着,他提到个人私欲的克制与天理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对内心修养的追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自我修炼与道德自省。在最后一句中,诗人用“月在壶”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明亮内心的状态,暗示通过内心的明净来感知外界的真理。这种从个人到宇宙的哲学思考,既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也揭示了整体宇宙的和谐关系,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内外兼修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闻仅二知虽赐也”:诗人承认自己所听闻的知识有限,但这也是一种赐予。
    2. “道传一贯必参乎”:强调道理的传承是贯穿始终的,必须深入理解。
    3. “己私克尽融天理”:个人私欲的克制使得人可以融入自然法则。
    4. “表里通明月在壶”:内外都明亮清晰,如同壶中的明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明亮比喻为“月在壶”,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个人修养与道德传承的重要性,强调内心的明净与外在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智慧与清明,反映内心的澄净与明亮。
  • :代表容器,暗示内心的承载与包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闻仅二知”意为: A. 只听了两次
    B. 了解的知识非常有限
    C. 知道的事情很多
    答案:B

  2. 诗中“己私克尽融天理”强调了什么? A. 个人欲望的满足
    B. 个人克制和道德修养
    C. 自然法则的无关紧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探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 孟郊的《登科后》:表达对知识与道德的追求。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鸟鸣涧》对比,二者均表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个人修养,后者则强调自然之美带来的心灵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包含姚勉及其同时代诗人的作品。
  • 《诗经》与《论语》:提供古代文人对道德与修养的思想基础。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逢梅 跋至能所书西湖洞天事 出居十六咏·饭牛庵 渔父词 渔父词 三禽言 其三 正月尽山间梅花犹有未放者 次韵谢从之以表闾投赠 梅花 题陈叔茂二亭·观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页字旁的字 大半拉 退食从容 用字旁的字 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毁于一旦 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清乡 终日不倦 鬲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诈败 囊中取物 外姻 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傅科摆 長字旁的字 破巢余卵 包含僩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