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冬至三首

《冬至三首》

时间: 2025-04-30 20:43:37

诗句

孤衾不成寐,起坐听鸡号。

楼闭更筹静,天寒星斗高。

萧条陶令酒,清怨楚臣骚。

凛凛悲秋意,何须待二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3:37

原文展示:

孤衾不成寐,起坐听鸡号。楼闭更筹静,天寒星斗高。萧条陶令酒,清怨楚臣骚。凛凛悲秋意,何须待二毛。

白话文翻译:

独自盖着被子难以入睡,起身坐着听鸡鸣。楼门紧闭,更筹声静,天寒时星斗高悬。陶渊明的酒显得萧条,楚臣的骚体诗充满清怨。凛冽的悲秋之意,何必要等到头发斑白。

注释:

  • 孤衾:单独的被子。
  • 不成寐:难以入睡。
  • 鸡号:鸡鸣。
  • 更筹:古代夜间计时的工具,这里指更声。
  • 星斗高:星斗高悬。
  • 陶令酒:指陶渊明的酒,陶渊明曾任彭泽令。
  • 楚臣骚:指楚国诗人屈原的骚体诗。
  • 凛凛:凛冽,形容寒冷。
  • 二毛:头发斑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写于冬至时节,表达了作者在寒冷夜晚的孤寂和悲秋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至,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作者在这样的夜晚感到孤寂和寒冷,通过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至夜晚的孤寂和寒冷,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孤衾不成寐”和“起坐听鸡号”描绘了作者难以入睡的情景,而“楼闭更筹静,天寒星斗高”则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静谧和寒冷。后两句通过对陶渊明和屈原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的共鸣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冬至抒怀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衾不成寐:独自盖着被子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和失眠。
  2. 起坐听鸡号:起身坐着听鸡鸣,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失眠状态。
  3. 楼闭更筹静:楼门紧闭,更筹声静,形容夜晚的静谧。
  4. 天寒星斗高:天寒时星斗高悬,加深了夜晚的寒冷感。
  5. 萧条陶令酒:陶渊明的酒显得萧条,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6. 清怨楚臣骚:楚臣的骚体诗充满清怨,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的共鸣。
  7. 凛凛悲秋意:凛冽的悲秋之意,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8. 何须待二毛:何必要等到头发斑白,强调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孤衾不成寐”和“起坐听鸡号”比喻作者的孤寂和失眠。
  • 拟人:“天寒星斗高”中的“高”字拟人化,赋予星斗动态感。
  • 对仗:“楼闭更筹静,天寒星斗高”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冬至夜晚的孤寂和寒冷,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古代文人的共鸣。

意象分析:

  • 孤衾:象征孤独和寒冷。
  • 鸡号:象征夜晚的静谧和时间的流逝。
  • 星斗高:象征夜晚的寒冷和星空的辽阔。
  • 陶令酒:象征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
  • 楚臣骚:象征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衾不成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喜悦 C. 愤怒 D. 惊讶
  2. “天寒星斗高”中的“高”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提到的“陶令酒”和“楚臣骚”分别指谁? A. 陶渊明和屈原 B. 李白和杜甫 C. 王维和孟浩然 D. 苏轼和黄庭坚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冬至》:表达了杜甫在冬至时节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表达了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的感慨和对儿子的教诲。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冬至三首》与杜甫的《冬至》都表达了冬至时节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寂和悲秋之情,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耒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查询

长安道 小雨出西门五里至东岳庙 建宁重五 村舍 示子遹 七月十一日雨後夜坐户外观月 村舍 病起偶到复庵 天气作雪戏作 独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谈吐生风 禁奸除猾 桴粥 振民育德 石砱 龝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包含猪的成语 閠字旁的字 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鞍马劳倦 探口而出 雨字头的字 老君 名存实废 物不平则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