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3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3:11
六月十五日夜泛西湖,风月温丽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诗歌内容:
暮舣金龟潭,追随今夕凉。
波纹挟月影,摇荡舞船窗。
夜久四山高,松桂黯以苍。
长烟界岩腹,浮空余剑鋩。
棹夫三弄笛,跳鱼翻素光。
我亦醉梦惊,解缨濯沧浪。
多情芙蕖风,嫋嫋吹鬓霜。
会心有奇赏,天涯此何方?
清润不立尘,空明满生香。
过清难久留,俛俯堕渺茫。
在傍晚时分,我将船停靠在金龟潭,享受着今夜的凉爽。
波光中夹杂着月影,摇曳的船窗如同在舞动。
夜晚漫长,四周山峦高耸,松树和桂花在月光下显得黯淡苍翠。
长长的烟雾界定了岩石的深处,空中浮现出余下的剑光。
船夫轻声吹奏着笛子,跳跃的鱼儿在水面上翻腾着光影。
我也在酒醉中惊醒,解开缠绕的带子,漂流在清澈的浪中。
多情的芙蓉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吹拂我的鬓发。
心中有一种奇妙的赏心悦目,这里何止是天涯?
清凉的水面不沾尘埃,空灵的气息充满了生机和芳香。
过于清澈的水难以久留,我低头俯视,感觉到了一丝渺茫。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石湖,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描写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六月十五日的一个夜晚,描绘了西湖美丽的夜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以及对自由和放松的渴望。
这首诗以“夜泛西湖”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西湖夜景的细腻描绘与深刻感受。首句“暮舣金龟潭”便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金龟潭的出现让人联想到西湖的特有风光,诗人似乎在这一瞬间找到了归属感。接下来的“波纹挟月影,摇荡舞船窗”更是将夜晚的宁静与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描写夜晚的景象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长烟”、“松桂”、“剑鋩”等,构建出一种层次丰富的画面。这些自然元素不仅增添了诗的视觉美感,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深邃与孤独。尤其是“会心有奇赏,天涯此何方?”这样的句子,抒发了诗人对朋友、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对远方的向往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诗在结构上流畅自然,情感上层层递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发。诗中所展现的情景和情感,恰如其分地捕捉了一个温丽夜晚的灵魂,令人难以忘怀。
逐句解析:
暮舣金龟潭,追随今夕凉。
在黄昏时,我的船停靠在金龟潭,感受到今夜的凉爽。
波纹挟月影,摇荡舞船窗。
水面波纹中夹杂着月光,摇曳的船窗如同在舞动。
夜久四山高,松桂黯以苍。
夜深了,四周的山峦显得高耸,松树和桂花在月光下显得暗淡而苍翠。
长烟界岩腹,浮空余剑鋩。
长长的烟雾在岩石间盘旋,空中浮现出闪烁的剑光。
棹夫三弄笛,跳鱼翻素光。
船夫轻声吹奏着笛子,水中的鱼儿在光影中翻腾。
我亦醉梦惊,解缨濯沧浪。
我也在醉梦中惊醒,解开缠绕的带子,漂流在清澈的浪中。
多情芙蕖风,嫋嫋吹鬓霜。
多情的荷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吹拂我的鬓发。
会心有奇赏,天涯此何方?
心中有一种奇妙的赏心悦目,这里何止是天涯?
清润不立尘,空明满生香。
清澈的水面不沾尘埃,空灵的气息充满了生机与芳香。
过清难久留,俛俯堕渺茫。
过于清澈的水难以久留,我低头俯视,感觉到了一丝渺茫。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夜晚的西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通过描绘宁静的夜景与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龟潭”主要指什么?
诗中“棹夫三弄笛”中的“棹夫”指的是?
“多情芙蕖风,嫋嫋吹鬓霜”中“芙蕖”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