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依韵和中道宝相花

《依韵和中道宝相花》

时间: 2025-05-03 22:12:11

诗句

嘉卉得所托,植君之寝阳。

开荣同此春,淡艳自生光。

不为露益色,不为风尽香。

节换叶已密,尚可见余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2:11

原文展示:

依韵和中道宝相花
梅尧臣 〔宋代〕

嘉卉得所托,植君之寝阳。
开荣同此春,淡艳自生光。
不为露益色,不为风尽香。
节换叶已密,尚可见余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将美丽的花卉栽植于君主的寝宫之上,花儿在春天盛开,淡雅的色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光彩。花朵并不是因为露水而愈加鲜艳,也不是因风而香气消散。随着季节的变换,树叶已经茂密,但仍然可以看到花卉的余香。


注释:

字词注释:

  • 嘉卉:美丽的花卉。
  • 寝阳:指君主的寝宫阳面,象征着荣耀与尊贵。
  • 开荣:花开得繁盛。
  • 淡艳:指花色清淡而美丽。
  • 节换:季节更替。
  • 余芳:剩余的香气。

典故解析:

  • 本诗所描绘的花卉栽种在君主寝宫的场景,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君主的恭敬和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花卉美的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明,号香雪,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作品多流露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梅尧臣创作此诗的背景与北宋时期的宫廷文化密切相关,诗中以花卉为主题,表现了对君主的赞美和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花卉的生长与盛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君主的深情厚谊。开篇即以“嘉卉得所托”引入,展现了将花卉栽植在君主寝宫的美好愿望,传达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接着“开荣同此春,淡艳自生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花朵盛开的景象,淡雅的色彩使得花儿在阳光下显得愈加动人。诗的后半部分强调花的自然之美,“不为露益色,不为风尽香”,说明花的美丽与香气并非依赖外物,而是其本身的特质。最后“节换叶已密,尚可见余芳”则是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尽管花已凋零,但仍能感受到其留下的芬芳,体现了自然循环的哲理。整体而言,诗歌以细腻的笔触与清新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及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嘉卉得所托:美丽的花卉被妥善地栽植。
  2. 植君之寝阳:种在君主寝宫的阳光之下,象征着荣耀。
  3. 开荣同此春:花儿在这个春天盛开。
  4. 淡艳自生光:花朵色泽清淡却自有光彩。
  5. 不为露益色:花儿并不是因为露水而愈加鲜艳。
  6. 不为风尽香:花香也不是因风而消散。
  7. 节换叶已密:随着季节变化,树叶已繁茂。
  8. 尚可见余芳:仍然可以感受到那余留下的香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卉比作美好的事物,象征着高尚与优雅。
  • 拟人:赋予花卉生命,使其具备了自生的光彩和香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君主的敬仰之情,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嘉卉:象征美好与吉祥。
  • :代表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余芳: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留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嘉卉”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花卉
    • B. 丑陋的植物
    • C. 枯萎的花朵
  2. 诗中提到的“寝阳”是指哪里?

    • A. 君主的寝宫
    • B. 太阳的光辉
    • C. 花的生长环境
  3.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现花的自然之美?

    • A. 依赖露水和风
    • B. 花自身的特质
    • C. 人工的修饰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依韵和中道宝相花》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梅尧臣更注重花卉与人情的结合,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近传已有代者补之作诗见寄因次其韵 人日 寄吴元预 九日登楼二首 其二 九日登楼二首 赠林湘 观穫 荷珠 郊居杂兴 水调歌头·晚渡呼舟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为恶不悛 亠字旁的字 引新吐故 繁赜 辛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包含愧的成语 众人摸象 三框儿的字 盲人骑瞎马 耫物 诘屈磝碻 半死辣活 微言大义 喜滋滋 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