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

时间: 2025-05-04 03:18:22

诗句

西垣阁老号文雄,辞体能兼两汉风。

绛帐旧生虽授学,灞陵归将已无功。

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不恨早朝秋雨急,犹陪鸳鹭大明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8:22

原文展示: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
梅尧臣

西垣阁老号文雄,
辞体能兼两汉风。
绛帐旧生虽授学,
灞陵归将已无功。
校文岂论居三上,
赋分由来本下中。
不恨早朝秋雨急,
犹陪鸳鹭大明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西垣的阁老被称为文雄,他的辞章风格兼具了汉代的风韵。虽然我曾在红色的帐幕下学习,但回到灞陵后已无所作为。校对文章的地位不在于身处高位,写作的水平本来就有高低之分。我并不怨恨清晨的秋雨来得急促,仍然愿意陪伴鸳鸯和鹭鸟在大明宫中游玩。

注释:

  • 西垣阁老:指的是当时的文人或官员,在诗中可能是指胡舍人。
  • 号文雄:形容其才华横溢。
  • 绛帐:古代书院中的红色帐幕,这里指学习的场所。
  • 灞陵:指的是灞河,古时的名胜地。
  • 三上:指的是太学的三重地位。
  • 鸳鹭:指的是成双成对的鸟类,象征着美好的伴侣关系。
  • 大明宫:唐代的皇家宫殿,象征着权力与威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学者,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尤其是杜甫的风格,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是梅尧臣应胡舍人的邀请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与思念。诗中透出了对仕途的无奈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依韵和胡舍人见唁》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全诗从“西垣阁老号文雄”开篇,直接提及了文人的风采与才华,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崇敬。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自己学习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自身成就的自省与对过往的怀念。诗中提到“绛帐旧生虽授学”,暗示了诗人曾经在学术上有所追求,但归根到底,自己的成就似乎并不显著。

“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则揭示了文人之间的竞争与地位的相对性,强调了写作的本质在于才情而非地位。最后两句“不恨早朝秋雨急,犹陪鸳鹭大明宫”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尽管秋雨急促,他仍愿意与友人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兼具哲理与生活的观察,展现了梅尧臣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垣阁老号文雄:称赞阁老的才华。
  2. 辞体能兼两汉风:强调其诗文风格的兼容性。
  3. 绛帐旧生虽授学:回忆自己在帐下学习的经历。
  4. 灞陵归将已无功:感叹自己回归故里后未能成就。
  5. 校文岂论居三上:探讨文人的地位与写作的关系。
  6. 赋分由来本下中:指出写作水平的高低。
  7. 不恨早朝秋雨急:表达对生活的宽容。
  8. 犹陪鸳鹭大明宫:表现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对称美。
  • 比喻:鸳鹭象征友谊与美好生活。
  • 反问:通过“岂论”反映诗人的思考。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学与友谊的尊重,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成就的自省与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垣:象征学术与文化的殿堂。
  • 绛帐:代表学习与求知的环境。
  • 灞陵:暗示归属感与过往的怀念。
  • 鸳鹭:象征美好的友谊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垣阁老号文雄”指的是谁? A. 作者
    B. 友人
    C. 文人

  2. “绛帐旧生”中的“绛帐”指的是什么? A. 学校
    B. 家庭
    C. 书院

  3. 诗人对秋雨的态度是? A. 怨恨
    B. 宽容
    C. 无所谓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白居易的作品均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但白居易的风格更加直白,而梅尧臣则更为含蓄和婉转。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传》
  • 《古诗文赏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子云故居 新都驿远平轩 沱江 题三学山 诗二首 诗二首 龙多仙 荔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靦颜人世 限忌 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齒字旁的字 华朴巧拙 亅字旁的字 惹火烧身 鹿字旁的字 感开头的成语 跳跃纸上 身后识方干 包含需的词语有哪些 毋字旁的字 萧辰 无字旁的字 麋耗 面从腹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