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刘制遗梅

《和刘制遗梅》

时间: 2025-07-27 14:26:08

诗句

群玉峰头惯见春,此花常寓雪霜仁。

东风又促进派孤山去,应向香边念故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26:08

原文展示:

群玉峰头惯见春,此花常寓雪霜仁。
东风又促进派孤山去,应向香边念故人。

白话文翻译:

在群玉峰的顶端,春天的景象早已习以为常,这朵梅花总是寄托着雪霜的仁德。
东风再次吹拂,让我想起孤山的那位故人,想必我该在花香四溢的地方追念他了。

注释:

  • 群玉峰:意指高耸的山峰,象征着美丽和高洁。
  • 此花:指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雪霜仁:梅花在雪霜中绽放,表现出其坚韧和仁爱之心。
  • 东风:春风,代表着春天的来临。
  • 孤山:指特定的地点,可能是诗人或故人曾经游玩的地方。
  • 香边:花香的四周,暗示梅花的芬芳。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品德高尚。它在严寒中盛开,通常与高洁的品性相关联。此诗中提到的“故人”可能暗指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活在宋代,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怀念,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简单而深刻的方式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曾伯对梅花的感怀之际,正值春天,梅花绽放,激发起诗人对故人的思念,表现了他对自然与友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和刘制遗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美的诗,诗人在描绘梅花时,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开头提到的“群玉峰头”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暗示诗人对高洁品性的向往和追求。而“此花常寓雪霜仁”则通过梅花的形象,表现出对逆境中坚强品格的赞美,梅花在严寒中绽放,正是坚韧和仁爱的象征。接着,东风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春天的来临,也唤起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之情。整首诗在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玉峰头惯见春:在高耸的群玉峰上,春天的景象已成为常态,表现出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
  2. 此花常寓雪霜仁:梅花在雪霜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仁爱,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
  3. 东风又促进派孤山去:春风再度吹来,促使诗人想起孤山,暗示春天带来的情感回忆。
  4. 应向香边念故人:在梅花香气四溢的地方,诗人对故人的思念愈加深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群玉峰头”与“香边”形成对比,展示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情感。梅花象征的坚韧与仁爱,通过“雪霜”与“东风”的对比,深化了诗的情感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及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思念,体现出一种坚韧、仁爱与怀念交织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代表着诗人对友谊和自然的珍视。
  2. 群玉峰:代表高尚的境界和自然的优美。
  3.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写
    • B. 对友人的怀念
    • C. 对梅花的赞美
    • D. 以上皆是
  2. “群玉峰”与“香边”形成了怎样的对比?

    • A. 高远与低洼
    • B. 自然与情感
    • C. 冷与暖
    • D. 以上皆是
  3. “东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夏天
    • D. 秋天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表现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 陆游《梅花》:通过梅花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感怀。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曾伯与王安石的梅花诗,前者侧重于对自然与友情的感悟,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孤独和坚韧。两者均通过梅花这个意象,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次韵叶少蕴惜春) 滴滴金(次韵尚书兄老山堂雪) 谒金门(寄远) 水调歌头(横山阁对月) 念奴娇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 蝶恋花(福州横山阁) 水调歌头(再用前韵) 十样花 醉花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兼土 义工 别置一喙 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比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锦囊妙计 济时行道 心字底的字 逢机立断 衷表 彑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视人犹芥 包含讨的成语 乌贼契 齿德俱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