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9:00
归国谣·春欲暮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春天快要结束了,满地的落花在细雨中显得更加娇艳。心中惆怅的鹦鹉被关在玉笼里,孤独地栖息着,没有伴侣。南方的归程在哪里呢?我向花儿询问,它却默默无言。早晚我会回到故乡,只恨没有一双翠色的羽翼。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梦得。其诗风清新秀丽,多描写离愁别绪,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韦庄一生经历动荡,常在战乱中漂泊,因此他的诗歌中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归国谣·春欲暮》作于韦庄晚年,彼时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亡生活的无奈。正值春天的暮期,春意渐去,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心中不禁感到惆怅,抒发了对美好过往的留恋。
《归国谣·春欲暮》通过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与孤独的深切感受。诗中的“满地落花红带雨”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象征着事物的短暂与无常。落花在雨中,更增添了一种凄美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伤。
接下来,诗人以“惆怅玉笼鹦鹉”引入了孤独的意象,鹦鹉的孤独栖息在玉笼中,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鹦鹉通常是人们的伴侣,而在这里却显得格外孤单,进一步加深了主题的悲凉。
“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这一句中,诗人向花儿询问归程,却得不到回应,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渴望与无奈。花儿的沉默似乎回应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最后的“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更是将诗人的思乡情绪推向高潮。翠羽象征着自由与归宿,而“恨无双翠羽”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自由归乡的遗憾与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韦庄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结束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春欲暮”指的是什么?
A. 春天快要结束
B. 夏天来临
C. 秋天到来
D. 冬天来临
诗中鹦鹉象征着什么?
A. 幸福
B. 孤独
C. 友谊
D. 自由
“问花花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冷漠
C. 无奈与孤独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