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0:40
月边娇
人去商山,剩大腹团栾,痴皮混沌。
玉壶濯魄,金刀刮膜,一点酸心都尽。
兰膏乍注,早逗出玲珑红晕。
珠光密护,仔细趁骊龙眠稳。
夜深取到兰房,绛帷高卷,碧纱低衬。
佛头光满,仙炉焰小,不怕晓风吹紧。
江南旧岸。早万颗霜丸寒陨。
迢迢永夜,喜金迟烬。
离开了商山,人们的情感如同那大腹团栾般沉重,像是混沌的痴迷。用玉壶洗净灵魂,金刀剥去外膜,心中一点酸楚都已消散。兰膏一注,早早便显露出玲珑的红晕。珠光密密地守护着,趁着骊龙安稳入眠。夜深了,走到兰房,绛色的帷幕高高卷起,碧纱轻轻垂下。佛头的光辉满盈,仙炉的火焰微弱,不怕清晨的风紧紧吹来。曾经的江南岸边,早已洒下万颗霜丸,寒星陨落。漫漫长夜,喜悦在金色的火烬中延续。
俞樾(1821年-1907年),清代诗人、学者,字子云,号秋水,晚号闲云。其诗歌风格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月边娇》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汇的时期。诗中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月边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内心情感的复杂。开篇以“人去商山”引入,暗示离别的孤独与无奈,随后的“大腹团栾”和“痴皮混沌”则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使用“玉壶濯魄”、“金刀刮膜”等意象,象征着对灵魂的洗净与升华,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与追寻。
“兰膏乍注,早逗出玲珑红晕”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美好事物的瞬间显现,仿佛是对生命中美好时刻的珍视与把握。接下来的“夜深取到兰房”,则描绘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表现了人们在夜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描绘,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深刻。
《月边娇》的作者是?
A. 李白
B. 俞樾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兰膏乍注”象征什么?
A. 离别
B. 美好事物的显现
C. 伤感
诗中的“骊龙眠稳”指代什么?
A. 安稳的环境
B. 忧伤的心情
C. 过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