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1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13:58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阴云不成雪,碧瓦有繁霜。
日气生帘额,冰条结井床。
飞乌鸣自乐,古木昼仍殭。
谁意斗晴后,苦寒胜北方。
阴云虽然聚集却无法化作雪,碧瓦上覆盖着厚厚的霜。
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额头上,井边的冰条已经结成了冰床。
飞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鸣叫,古老的树木在白天依然显得僵硬。
谁能想到在晴朗的天气过后,寒冷却比北方更为厉害呢?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溪,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季,表现了冬天的寒冷与阴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与思考,可能是在一个阴冷的天气中,感受到的极端寒冷的变化。
梅尧臣的《欲雪复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冬季气候的复杂性。从“阴云不成雪”到“苦寒胜北方”,诗中通过天气的变化,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诗的开头用“阴云”与“繁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沉闷、冰冷的气氛,仿佛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压迫感。而随着“日气生帘额”的出现,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人的额头上,带来一丝温暖的希望,但随之而来的“冰条结井床”又让人意识到寒冷并没有真正远去。最后,飞鸟的鸣叫与古木的僵硬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冷寂并存。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如阴云与阳光)、拟人(飞鸟的鸣叫)、意象(冰条、古木)等修辞手法,使诗的情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以及在寒冷与温暖之间的矛盾心态,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阴云不成雪”表达了什么情绪?
“飞乌鸣自乐”中的“自乐”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欲雪复晴》与柳宗元的《江雪》在表现冬天的寒冷上有相似之处,但《江雪》更多的是孤独与沉寂的感觉,而《欲雪复晴》则在寒冷中夹杂了对阳光的渴望和自然的生机,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