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6:31
北山遇雪
作者:卫宗武 〔宋代〕
天公衒天巧,三见腊之时。
似花还非花,衮衮纵横飞。
泻竹振清香,压梅迷真蕤。
乌兔耿无光,遁迹不敢驰。
雕锼各成形,磊块或作堆。
蔽空来若尘,著物明於玑。
武骑当此际,纵猎方打围。
森森纷甲刃,烂烂光相辉。
岂若灞桥驴,领此一段奇。
今翰积数寸,回际觉昨非。
比屋占农祥,津津喜上眉。
对书明彻眼,煮茗清入脾。
肯为袁安卧,宜赋刘叉诗。
呼童扫松迳,迎客扶桃枝。
天公真是巧妙,三次在腊月的时节降下雪来。
雪花如同花朵,却又不是花,纷纷扬扬地飞舞。
竹子在雪中传出清香,梅花在雪压下显得更加迷人。
黑兔子在雪中失去了光彩,匆匆逃遁不敢奔跑。
雕刻的形状各自显现,雪堆成块或高高叠起。
雪花如尘埃般覆盖天空,落在物体上显得明亮如宝石。
此时骑马的猎人正好出现在这景象中,正在追逐猎物。
铠甲闪烁,刀剑相辉,形成了一幅绚丽的画面。
怎能与灞桥的驴子相比,这才是真正的奇观。
如今雪积了数寸,回头想昨天天气还大不同。
家家户户都享受着农田的丰收,脸上洋溢着喜悦。
对着书本,眼睛明亮,煮茶时清香入心。
愿意像袁安那样闲卧,适合写下刘叉的诗篇。
呼唤小童扫松树间的小径,迎接客人扶着桃枝走来。
作者介绍:卫宗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山遇雪之际,描绘了北山的雪景,透过雪景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北山遇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雪天的美丽与宁静。诗的开头,作者以“天公衒天巧”引入,体现了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雪花的形态,既像花又非花,表达了对雪的奇特感受。随后的描写更是细腻,竹子和梅花在雪中相互映衬,产生了清雅的气息。
在描写猎人追猎的情景时,诗人将铠甲与雪光辉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动与静的美感。最后,诗人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愿意过上像袁安那样清静的生活,强调了精神的富足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气韵生动,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壮丽,也有人生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描绘北山雪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的“天公”指的是哪个概念?
A. 天神
B. 天气
C. 自然的力量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乌兔”在雪中有什么变化?
A. 失去光彩
B. 变得活泼
C. 隐藏起来
D. 无法奔跑
“岂若灞桥驴”中的“驴”象征什么?
A. 平凡与无趣
B. 努力工作
C. 自然的美好
D. 人的愚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卫宗武的《北山遇雪》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涉及自然景观的描写,但卫宗武更注重雪景的细腻与奇特,杜甫则在春天的景象中融入了个人的忧愁与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