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4:47
寄王爱梅
作者: 黄庚〔宋代〕
诸生归去暮庭空。
塔下游观倚瘦筇。
千尺宝轮擎海月,
七层金铎语天风。
升堂尽可同僧饭,
持钵何须听寺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寂的傍晚,诗人看到诸多学生归去,庭院显得空荡荡的。在塔下,诗人倚着瘦弱的拐杖游览观赏。高耸的宝塔仿佛在高高举起海上的明月,七层的金铎在天风中发出悠扬的声音。诗人认为,升堂一起用餐也好,持钵乞食又何必听那寺里的钟声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庚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和对佛教文化的融汇。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黄庚在寺庙游览时,看到归去的学生,触发了他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佛教生活的思考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寄王爱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欣赏。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空寂的傍晚,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学生们的归去意味着生活的喧嚣与繁忙的结束,留下的只有静谧的庭院和诗人的身影。接下来的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宝轮与金铎的结合,不仅体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也象征着精神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思考,升堂用餐与持钵乞食的对比,反映出他对宗教仪式的淡泊态度。整首诗给人以深远的思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求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宗教生活的思考,以及在纷繁的世俗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诸生归去”指的是谁的归去?
“升堂尽可同僧饭”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千尺宝轮”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