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奉和伯可郎中席上见赠)

《鹧鸪天(奉和伯可郎中席上见赠)》

时间: 2025-04-27 23:19:58

诗句

桃李飘零春已深。

可怜轻负惜花心。

尊前赖有红千叠,窗外休惊绿满林。

灯灼灼,醉沈沈。

笙歌丛里酒频斟。

留欢且莫匆匆去,怅望春归何处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19:58

原文展示:

鹧鸪天(奉和伯可郎中席上见赠)
作者:曾觌

桃李飘零春已深。
可怜轻负惜花心。
尊前赖有红千叠,
窗外休惊绿满林。
灯灼灼,醉沈沈。
笙歌丛里酒频斟。
留欢且莫匆匆去,
怅望春归何处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深了,桃李花瓣纷纷飘落,让人感到可惜,轻易地辜负了对花的爱惜。酒杯前,红酒如千叠花瓣般美丽;窗外,别惊动那满林的绿意。烛火明亮,醉意朦胧,笙歌声中酒不断地斟满。留住这欢愉,切莫匆匆离去,惆怅地望着春天的归去,又该去何处寻找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飘零:花瓣或叶子随风飘落。
  • 可怜:可惜,令人怅惘。
  • 轻负:轻易地辜负。
  • 尊前:酒杯前。
  • 千叠:形容红酒的美丽。
  • 灼灼:形容灯火明亮。
  • 沈沈:醉酒状态。
  • 笙歌:指音乐和歌唱。
  • 匆匆:形容急速,急忙。
  • 怅望:惆怅地望着。

典故解析:

  • 桃李:常用以象征春天的花朵,寓意美好。
  • 尊前:古代饮酒时常用的称呼,表示尊敬的酒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觌,字子明,号复斋,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丽见长,常以风景、饮酒、友情为题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致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鹧鸪天》写于一次宴会上,作者通过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在春天的宴席上,伴随着酒歌,作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即将逝去的惆怅。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典型的词作,体现了宋代词人的细腻与沉醉。在明亮的烛光和欢快的酒歌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春日宴饮的生动画面。诗的开头通过“桃李飘零春已深”,引出了对春天流逝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春花的怜惜之情。紧接着的“可怜轻负惜花心”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词通过“尊前”和“窗外”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眼前欢乐的追求,以及对窗外春色的眷恋,营造了一个既欢快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两句“留欢且莫匆匆去,怅望春归何处寻”,更是将诗人对春天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无奈结合在一起,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桃李飘零春已深:春天已经深了,桃李花瓣已经纷纷落下,暗示春天的短暂。
  2. 可怜轻负惜花心:可惜的是,轻易地辜负了对花的爱惜之情。
  3. 尊前赖有红千叠:酒杯前,红酒如千叠花瓣般美丽,映衬着宴席的热闹。
  4. 窗外休惊绿满林:窗外的绿意盎然,不要惊动这满林的生机。
  5. 灯灼灼,醉沈沈:烛火明亮,醉意朦胧,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氛围。
  6. 笙歌丛里酒频斟:音乐声中不断地斟酒,体现了宴席的欢快。
  7. 留欢且莫匆匆去:希望能够留住这欢乐,不要急着离去。
  8. 怅望春归何处寻:惆怅地望着春天的归去,不知该去何处寻找春天的身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红酒比作千叠花瓣,形象生动。
  • 对仗:如“灯灼灼,醉沈沈”,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对饮酒作乐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通过春日的景象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流逝时光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桃李:象征春天与青春的美好。
  2. 红酒:象征欢愉与热情。
  3. 绿满林:生命的繁盛与自然的美丽。
  4. 灯火:象征温暖与欢聚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诗中“尊前赖有红千叠”中的“红”指的是什么?
    A. 花瓣
    B. 红酒
    C. 红色的灯
    D. 红色的衣服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与满足
    B. 忧伤与惆怅
    C. 怒气与不满
    D. 平静与无聊

答案:

  1. C. 春天
  2. B. 红酒
  3. B. 忧伤与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望》 - 杜甫:同样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流逝。
  2.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壮志。

诗词对比:

  • 曾觌的《鹧鸪天》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女性的柔情与思念,而曾觌则在欢快的宴席上流露出对春天的惆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生活体验与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曾觌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青山市四首 秋暑二首 和仲良春晚即事 跋澹庵先生辞工部侍郎答诏不允二首 披僊阁上酴醾二首 湖天暮景五首 攸山望石臼湖 记梦三首 其三 寄题南昌尉厅思贤亭 侧溪解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工业区 白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包含织的成语 带金的汉字大全_金字旁的字有哪些 今结尾的成语 带ou的汉字大全_拼音ou的汉字列表 违天逆理 雨字头的字 白玉船 赫赫有名 碗字的笔画顺序详解_碗字的笔顺规则 词园 宝盖头汉字大全_带宝盖头的汉字详解 权重秩卑 祥字篆书怎么写_祥字篆书书写步骤详解 公民凯恩 称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