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3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4:05
北山堂开炉夜坐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困眠醒坐一龛多,
竹洞无关断客过。
贪向炉中煨榾柮,
懒从掌上看庵摩。
闲无杂念惟诗在,
老不甘心奈镜何。
八万四千安乐法,
元无秘密可伽陀。
我困倦地醒来,坐在小桌旁,
周围的竹洞没有人打扰我。
我贪恋着炉火中的炭火,
懒得用手掌去抚摸我的庵堂。
此时我心中无杂念,唯有诗歌在;
老了却不甘心,面对镜子时心中感叹。
八万四千种安乐的法门,
原本没有秘密可求。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梅溪,浙江人,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题材多涉及山水、田园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北山堂,表达了诗人在夜间独坐炉边的闲适心情,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时代背景上,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南宋时期,内心对安宁与真理的渴望在此诗中得到体现。
《北山堂开炉夜坐》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夜晚独坐于书房,周围的环境宁静而幽深,使得他能在思维与情感中自由徜徉。首句“困眠醒坐一龛多”,呈现出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给人以惆怅与思索的感觉。接下来的“竹洞无关断客过”,则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诗人在这里可以远离尘嚣,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诗中“贪向炉中煨榾柮”,展现了他对温暖的渴望,也隐喻着对生活的寻求与热爱。而“懒从掌上看庵摩”则表达了一种懒散的状态,似乎在说他对世事的淡然态度。接下来,诗人将诗歌与杂念对比,显露出他追求诗意生活的执着。
最后两句“八万四千安乐法,元无秘密可伽陀”,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也传达了他对真理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独坐与思考,传达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对自我内心的探索,以及对佛教智慧的理解。诗人的淡然态度和对真理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诗人在哪个环境中写下这首诗?
诗中提到的“八万四千安乐法”属于哪个宗教?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