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0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5:21
浣溪沙
江上秋高风怒号。
江声不断雁嗷嗷。
别魂迢递为君销。
一夜不眠孤客耳,
耳边愁听雨萧萧。
碧纱窗外有芭蕉。
在江边,秋天的高风怒吼着,
江水的声音不断传来,雁阵哀鸣。
为了你,我的离愁别恨在慢慢消磨。
整夜无法入眠,孤独的旅人耳边,
愁苦地听着那雨声淅沥淅沥。
碧绿色的纱窗外,正有芭蕉在摇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江声”、“雁嗷嗷”等意象,传达了离愁别恨的情感,表现了秋天的萧瑟。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叔明,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婉约、自然著称,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秋季,诗人在江边感受到浓厚的离别之情,结合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
《浣溪沙》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首句“江上秋高风怒号”,以“秋高风怒号”引入,展现了秋天的凛冽,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接着“江声不断雁嗷嗷”,将秋天的意境进一步渲染,雁阵的哀鸣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悲伤。
后两句“别魂迢递为君销”和“一夜不眠孤客耳”,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来。整夜未眠,耳边不断回响着雨声,愁苦更显浓厚。最后一句“碧纱窗外有芭蕉”,则以芭蕉的摇曳,象征着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往的追忆。
整首词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诗词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深厚的情感层次,形成了秋季特有的忧伤氛围,堪称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念,渗透出孤独、愁苦的情感,反映了人对亲情、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江上秋高风怒号”中的“怒号”是什么意思?
A. 悲伤
B. 凶猛的叫声
C. 温柔的呢喃
D. 平静的流淌
诗人在夜里听到了什么声音?
A. 鸟鸣
B. 风声
C. 雨声
D. 笛声
诗中“碧纱窗外有芭蕉”中的“芭蕉”象征什么?
A. 寂静
B. 思念
C. 喜悦
D. 离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浣溪沙》中,晁补之通过江水和秋风展现离愁,而李清照在《雨霖铃》中则通过寒蝉和雨夜的意象表达相似的思念情感。两首词都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映射内心情感,但晁补之的情感更为直接,李清照则带有更多的细腻与婉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