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39
壬午昌化道间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暑雨祁寒路两经,
二童一马影冷竮。
檐花夜滴溪添绿,
云叶暮横山减青。
箬笠芒鞋今古道,
竹篱茅店短长亭。
未妨老子登临兴,
解却征鞍且暂停。
在炎热的夏雨与寒冷的道路上行走,
两个小孩与一匹马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孤寂。
檐下的花在夜间滴水,溪水因此变得更加翠绿,
黄昏时的云叶横在山上,山色因此减淡。
箬笠和草鞋陪伴我走在古老的道路上,
竹篱和茅屋之间是短短的长亭。
这时并不妨碍我登高远望的兴致,
卸下马鞍,暂时停下脚步。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见称,常描绘山水田园之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壬午昌化道间》写于作者行旅之际,反映了他在路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生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壬午昌化道间》是一首描绘旅途情景的诗作,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意境。诗人在炎热的夏雨和寒冷的道路上行走,路途的艰辛与自然的美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开篇的“暑雨祁寒路两经”便以天气的变化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氛围,接着用“二童一马影冷竮”描述了两个孩子和一匹马的身影,突显出旅途的孤寂。
后面几句通过檐花夜滴和云叶暮横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山色的变幻。诗人用“箬笠芒鞋今古道”来表现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暗示着一种对古老生活方式的向往与尊重。最后两句“未妨老子登临兴,解却征鞍且暂停”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所思所感,尽管行走不易,但他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的欣赏。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这样的情感基调使得诗作不仅富有画面感,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智慧与情怀。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艰难旅途中的坚持与哲理。
诗中的“二童一马影冷竮”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檐花夜滴溪添绿”中的“滴”字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老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理解《壬午昌化道间》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