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6:34
我生饱艰苦,初年心已衰。
况今七十化,形惫聊支持。
头童渐不束,齿败余墙围。
发落尚乐乐,齿豁良依依。
鱼蟹强剥啄,梨栗亦空施。
岂惟意倦怠,咀齧徒赞眉。
老妻谙其苦,饭颗必若糜。
佐以推饭物,批抹烦刀挥。
不知更十年,此身何可支。
昔闻张苍老,相国力乃疲。
金盘厌羔腻,玉乳环蛾眉。
至真瀹元精,芳润充丰肌。
闲出天下论,用为汉室奇。
我今何有哉,丰悴理所宜。
不然举此志,中有浩气怡。
外形以为得,彼美当虚辞。
我一生饱受艰苦,年轻时心情就已衰弱。
如今已七十岁,身体疲惫勉强支撑。
头发逐渐不再束起,牙齿也已经残缺。
虽然头发掉落我仍乐观,牙齿虽然豁了也依然微笑。
吃鱼和螃蟹却被强行剥夺,梨和栗子也只是空谈。
这不仅仅是心意的倦怠,咀嚼的乐趣也只是徒然赞美。
我的老妻了解我的苦,饭粒必须做得像糜一样。
还要辅助推饭的东西,烦恼的刀具挥舞不停。
不知道再过十年,我的身体还能支撑多久。
曾听说张苍老,相国的力量也已衰弱。
金盘里的羔羊肉让人厌倦,玉乳环绕着美人的眉。
至真之物熬煮出的元精,芳润滋养着丰腴的肌肤。
闲聊天下的事,竟成为汉室的奇谈。
我如今有什么呢?丰腴和憔悴都是理所当然。
不然我抒发此志志向,心中仍有浩然之气。
外表虽然看似得到,然而那美好只是虚假的辞藻。
曹勋,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正值人生的困惑与衰老之际,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衰老的无奈。
这首诗以“衰”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衰老的深刻感受。开篇即以“艰苦”引入,展现了诗人一生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败让他感受到无力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如“头童渐不束,齿败余墙围”,生动地展现了衰老的迹象。尽管身心疲惫,诗人依然试图保持乐观,“发落尚乐乐,齿豁良依依”。这份乐观中夹杂着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诗中反复提到的“苦”,不仅是身体的衰败,也是对生活的感慨。老妻对生活的理解,更是表现了人间的温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不安愈加明显,尤其在“此身何可支”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无力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衰老的直面,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映射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探讨了衰老与生活,反映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思考。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为基础,揭示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哲理,表达出老年人的孤独与坚韧。尽管外在的衰败,内心的浩然之气却依然存在,体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人感到衰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年龄增长
B. 生活的艰难
C. 家庭的支持
D. 朋友的离去
诗中提到的“老妻”代表了什么?
A. 生活的负担
B. 家庭的温暖
C. 生活的奢华
D. 社会的压力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什么?
A. 乐观
B. 悲观
C. 无所谓
D. 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