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8:59
光景飞驰疾去波,别来秋色换春和。
真铅未有三花验,籥虚嗟十载过。
诗句惊人增感发,水云留处恐蹉跎。
荆山凿透应多玉,分与贫儒奈老何。
这首诗描绘了光阴如急流般迅速流逝,离别后秋天的景色已经替代了春天的温暖。即使我努力去验证自己的才华,然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时光在无声中已经过去了十年。诗句虽令人震撼,却增添了我的惆怅,水天相接之处,时光却让我感到迷惘。荆山里若能开采出许多美玉,然而我这个贫穷的书生又能怎样呢?
曹勋,字德明,号景明,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律诗见长。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影响,诗风典雅而富有哲理。
此诗作于作者遭遇挫折、心境沉重之际,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感慨。诗中流露出的惆怅和失落,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和李判院见寄》是一首蕴含深邃哲理的诗作,曹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开篇以“光景飞驰疾去波”引入,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传达出一种急迫感。接着,诗人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经历的变化,秋天的来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
在“真铅未有三花验,籥虚嗟十载过”中,作者不仅对自己的才华感到无奈,同时也对十年的光阴感到惋惜。此句中“真铅”暗示了诗人对真才实学的追求,而“籥虚”则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的情感随着诗句的展开而愈发浓烈,尤其是“水云留处恐蹉跎”,表现了对未来的不安与迷茫。
最后两句“荆山凿透应多玉,分与贫儒奈老何”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虽然有美好的愿景,但却无力改变贫困的命运。整首诗在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反思中,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思。
诗中提到的“光景”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十年光阴的感受是什么?
“荆山凿透应多玉”中的“玉”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