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18
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即入簿书丛里去,少留欹枕听黄鹂。
清晨的窗户明亮,惊醒了我,我慌忙穿好衣服。铃索在风中频频摇动,感觉到有些迟疑。我只好走进书籍堆里,稍微躺下,倾耳聆听那黄鹂的歌声。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黄鹂”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寓意着希望和美好。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贞,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出生于江苏,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晓起》创作于南宋,正值社会动荡、民族危机的时期,诗人借描写清晨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晓起》通过描绘清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从睡梦中醒来的瞬间,流露出一种慵懒而又宁静的情感。诗的开头“窗明惊起倒裳衣”,描绘了早晨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温暖,令人感到一种清新与舒适,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丝慌乱,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着“铃索频摇定怪迟”,铃声的摇动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似乎在催促着人们要赶快进入生活的节奏中。最后两句“即入簿书丛里去,少留欹枕听黄鹂”,诗人选择进入书房,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听着黄鹂的歌声,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以清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淡泊明志、追求精神世界的态度。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清晨宁静与生活节奏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知识的热爱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诗中“窗明惊起倒裳衣”中的“惊起”意为:
A. 慢慢醒来
B. 突然醒来
C. 继续睡觉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
A. 书籍
B. 美好生活
C. 时间流逝
答案:B
诗人选择进入书房的原因是:
A. 喜欢安静
B. 追求知识
C. 想吃东西
答案:B
可以将《晓起》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晓起》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细腻感受,而《送元二使安西》则表现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与壮志未酬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