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6:44
维帝有下都,作镇此南国。
孤撑紫玉楼,横绝太霄碧。
晶荧砂窦红,夭矫泉绅白。
晴云无尽藏,竟日袅幽石。
诸峰三十五,离立侍傍侧。
会稽眇小哉,请议职方籍。
这首诗描绘了天都峰的壮丽景色。诗中提到,天都峰是南国的镇守之地,宛如一座孤立的宝楼,直插云霄。山峰上晶莹的砂岩、绚丽的泉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晴朗的天空下,云雾缭绕,整日笼罩在幽静的石头之间。周围的山峰有三十五座,像侍卫一样环绕着这里。最后,诗人感叹会稽山的渺小,不禁请求讨论一下方位的测量。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南宋诗人,出生于浙江绍兴。他以山水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
《天都峰》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助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大自然的崇敬。
《天都峰》是范成大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天都峰的壮丽景色和周围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天都峰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孤撑紫玉楼,横绝太霄碧”一句,强调了天都峰的巍峨与孤高,不禁令人心生敬仰。诗中丰富的色彩描写,如“晶荧砂窦红”、“夭矫泉绅白”,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诗的末尾,诗人以渺小的会稽山作结,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谦卑与敬畏,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孤撑紫玉楼”通过形象化的比喻表现了天都峰的巍峨;“晴云无尽藏”则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
全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与人类的渺小,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谦卑。诗歌通过对天都峰的描绘,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
诗中提到的“紫玉楼”象征什么?
a) 高耸的山峰
b) 美丽的楼阁
c) 天空的颜色
d) 繁华的城市
诗人对会稽山的感慨是什么?
a) 宏伟
b) 渺小
c) 雄壮
d) 荒凉
诗中哪个意象表现了生命的清新?
a) 晴云
b) 泉水
c) 山石
d) 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