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1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16:11
原文展示:
乞食之人,讵敢以咏桑间濮上之篇,然亦有某姓处子,即而复离者,予悲不自胜,为填卜算子词云: 我画赛秋蛇,君画寻春字。共看飞云隔一天,寻出离离句。几度误佳期,却把佳期记。客里寒梅又落花,楼外丝丝雨。
白话文翻译:
乞讨的人,怎敢吟咏《桑间濮上》的诗篇?然而,也有某个姓氏的女子,最终又与我分离,我悲伤不已,因此作了这首《卜算子》: 我画的是秋蛇,你画的是寻春的字。我们共同欣赏那飞云隔着天空,寻找那离离的句子。几度错过佳期,却又把佳期铭记。客居他乡,寒梅又落花,楼外细雨纷纷。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子瑜,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情感表达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卜算子》是作者在经历某段失落的感情后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与思念。诗中借用自然景象,映射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将个人的孤独与失落感传递给读者。诗的开头便以“乞食之人”自谦,表明自身的卑微与无奈,接着提到某姓女子的离去,使得情感更加浓烈。作者运用“画赛秋蛇”和“寻春字”的对比,展现出秋冬与春夏之间的季节更替,暗示着时光流逝与情感的变化。
“共看飞云隔一天,寻出离离句”,描绘出两人共同欣赏的场景,然而这种美好却因离别而变得无比悲伤,令人心痛。接下来的几句“几度误佳期,却把佳期记”,更是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悔,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最后,“客里寒梅又落花,楼外丝丝雨”则以自然景象作结,寒梅在冬末春初时的凋零,象征着孤独与失落,而细雨则增添了诗的愁苦气氛。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深刻的思考与感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于离别的哀伤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透过自然意象的描绘,传达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乞食之人”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谦
B. 自夸
C. 幽默
诗中的“寒梅”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孤独与坚韧
C. 喜悦
“楼外丝丝雨”的作用是什么?
A. 增添欢乐
B. 营造忧伤氛围
C. 表达宁静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郑子瑜的这首《卜算子》与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离别与思念的主题,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郑子瑜的诗更倾向于描绘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李之仪则展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位诗人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的不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