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8:57
遣怀
作者:杜荀鹤 〔唐代〕
驱驰岐路共营营,只为人间利与名。
红杏园中终拟醉,白云山下懒归耕。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荣。
谩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这首诗表达了在纷扰的世俗中,人们为了名利而奔波忙碌。诗人渴望在红杏花园中畅饮,但又因世俗的压力而难以回归自然的耕作生活。他在写到桥时,想起了古代的相如,希望能拥有那样的志向;佩戴印章的季子也象征着对荣华富贵的期盼。然而,最后他感叹,依赖亲友并不可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子美,生于公元845年,卒于公元908年。他在诗歌创作上受到李白、杜甫等人的影响,作品多描绘自然、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诗人晚年,描写了对名利的思考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官场经历和个人生活中的矛盾与挣扎。
杜荀鹤的《遣怀》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世俗反思,诗中流露出对名与利的质疑与无奈。开篇的“驱驰岐路共营营”便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往往是名利,而非真正的内心渴望。接下来的“红杏园中终拟醉”则是一种对世外桃源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逃离繁忙的生活,醉心于自然之中,但“白云山下懒归耕”又表明他对此无能为力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人以“题桥每念相如志”引入历史典故,展示了对古代贤士的崇敬与向往,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渴望与对理想的追求。然而,最后的“谩道强亲堪倚赖”则是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与警惕。诗歌通过对名利的探讨,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最终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名与利的追求与内心的理想之间的冲突,表现出在世俗中迷失自我的无奈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最终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杏园”象征什么?
A. 名利
B. 自然与宁静
C. 繁忙的生活
D. 古代贤士
“谩道强亲堪倚赖”表明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对亲友的深厚感情
B. 对人际关系的警惕
C. 对世俗名利的渴望
D.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