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7:01
过鸣雁城
梅尧臣
九月过鸣雁,
斜阳上废台。
兵车千载会,
桑柘万畴开。
代谢随秋草,
草灵化死灰。
我来空咏古,
寒鸟有余哀。
在九月,我经过鸣雁城,
夕阳斜照在废弃的台上。
战车在这里经历了千年的聚会,
桑树和柘树的田野无尽地开放。
时光代谢如同秋草,
草的灵魂化作了死灰。
我来这里只是空自吟咏古老的事,
而寒鸟依旧发出余音哀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兵车千载会”,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乱频繁的历史背景,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无情。“代谢随秋草”则暗示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规律,表达人生如草木般短暂。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融,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主攻古体诗。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游历鸣雁城时,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鸣雁城可能曾是战场的遗址,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惆怅。
《过鸣雁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的开头以“九月过鸣雁”为引子,透过秋天的季节更替,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斜阳照射在废弃的台上,产生了一种时光静止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
“兵车千载会”一句勾起了对历史的沉思,战车的聚集不仅是对战争的隐喻,也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反复与无情。随着“桑柘万畴开”,诗人描绘了一幅田园美景,凄凉中又透出些许生机,然而随着“代谢随秋草”,生命的无常再次显现。
最后,诗人以“我来空咏古”结束,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虽然他在吟咏古事,却感到内心的空虚与无力。寒鸟的哀鸣,更是对这一切的呼应,使整首诗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忧伤之中。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兵车千载会”指的是什么?
“草灵化死灰”表达了什么?
诗人通过“寒鸟有余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