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3:25
孤愤填胸怒不禁,一阳安得退群阴。
有怀报国知何日,无力回天剩此心。
草欲当风惭弱质,葵思向日抱愚忱。
举头阊阖高千丈,路绝丹梯迥莫寻。
我胸中充满了无法抑制的愤怒,哪一缕阳光能驱散这群阴云呢?
我心中有报国之志,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但我却无力回天,只剩这份心情。
草儿在风中渴望着,因自身的柔弱而感到羞愧,向日葵始终朝向太阳,抱着愚钝的信念。
我仰望那高耸的阊阖门,似乎高达千丈,然而通往那里却已是绝路,丹梯再无寻觅之处。
宝廷,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其诗作而知名。他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情感真挚,常有激昂的爱国情怀。
此诗创作于清代,可能是作者在政治动荡和国家危机中所感受到的痛苦与无奈,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信念的坚持。
《六月二日作》通过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首句“孤愤填胸怒不禁”,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愤怒之情,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接下来的“一阳安得退群阴”,则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了阳光的微弱与阴霾的厚重,象征着希望与现实的对比。
诗中“有怀报国知何日,无力回天剩此心”,展现了诗人虽有报国之志,但在现实面前感到无奈的心情。接下来的意象描绘,草和向日葵的结合,既表现了对理想的渴望,也流露出无奈与坚守的情感。这种对比深化了诗人的内心冲突,反映出在困境中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最后的“举头阊阖高千丈,路绝丹梯迥莫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仰望高远的目标,却感到无路可寻,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与绝望。整首诗在激昂与沉重之间游走,既有对国家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人虽然感到无力,但依然坚持追求理想,展现了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孤愤填胸”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安宁
D. 忧愁
“一阳安得退群阴”中“阳”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阳光
C. 星星
D. 火焰
“草欲当风惭弱质”中,草的状态象征了什么?
A. 强壮
B. 无奈与羞愧
C. 自信
D. 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