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

时间: 2025-05-02 04:37:35

诗句

九秋光顺豫,重节霁良辰。

登高识汉苑,问道侍轩臣。

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

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7:35

原文展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
陆景初 〔唐代〕

九秋光顺豫,重节霁良辰。
登高识汉苑,问道侍轩臣。
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
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的秋光照耀下,天气晴朗而温和,正值重阳佳节。我登高望远,看见汉朝的园苑,向侍奉皇帝的臣子请教。菊花漂浮在美酒中,香榭里插着红萸。国家的圣德使得边境安宁,长洲上来鸿雁做客。

注释

  • 九秋:指九月的秋天,象征丰收和成熟的季节。
  • 重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
  • 汉苑:指汉朝的园林,象征着历史的辉煌。
  • 侍轩臣:侍奉皇帝的臣子,表示对权臣的尊敬。
  • 浮秬鬯:浮在酒中的菊花,秬鬯为一种酒。
  • 缙绅:指绅士或高贵的衣物,象征身份和地位。
  • 圣化:指国家的德治、仁政。
  • 边陲:边境地区,强调国家的安宁与和平。
  • 长洲:长洲指长长的洲滩,象征着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景初,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常描绘自然景色和节日情景,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重阳节时作,诗人受邀前往渭亭,结合秋天的季节和节日的氛围,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节日氛围的营造,展现了重阳节的喜庆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用“九秋光顺豫”描绘出温暖的秋日,紧接着表达了登高的动作,象征着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汉苑”不仅是对往昔辉煌的回忆,也反映出对当下政权的期望与祝福。

通过“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这一细节,诗人将传统习俗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最后两句“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则将目光转向国家的安宁与和平,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有着生动的自然描绘,更蕴含着深远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命、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秋光顺豫:描绘了秋天的阳光温和,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2. 重节霁良辰:重阳节的日子晴朗而美好,适宜登高。
  3. 登高识汉苑:登高远望,看到汉朝的园林,表达对历史的怀念。
  4. 问道侍轩臣:向权臣请教,表现出对政治的关注。
  5. 菊花浮秬鬯:用菊花装饰酒,展现节日的氛围和习俗。
  6. 萸房插缙绅:萸房即红萸,象征着高贵的气质。
  7. 圣化边陲谧:国家的仁政使得边境安宁,表现出对国家的祝福。
  8. 长洲鸿雁宾:长洲上的鸿雁,象征着和平与友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风俗结合,增强诗歌的意象。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菊花、鸿雁等意象象征着节日的吉祥和国家的安宁。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重阳节的庆祝与对国家安宁的祝福,传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 :象征成熟与丰收,寓意美好与希望。
  • 菊花:象征长寿和高洁,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
  • 鸿雁:象征友谊与和平,传递着思念与团圆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秋光顺豫”中的“顺”意为: A. 顺利
    B. 温和
    C. 直率

  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中,常常会: A. 吃月饼
    B. 登高赏菊
    C. 放鞭炮

  3. 诗中提到的“汉苑”主要指: A. 唐朝的园林
    B. 汉朝的园林
    C. 宋朝的园林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陆景初的《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都涉及到重阳节的主题,但杜甫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感伤,而陆景初则充满了对国家的祝福与节日的喜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曲龙山歌 其一 题梨花睡鸭图 和知章诗 洛阳陌二首 其二 芙蓉榭 相国晋公挽歌二首 其二 历阳苦雨 经废寺 题歙 和知章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灾结尾的成语 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合拢 羽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混混沄沄 釆字旁的字 枉诉 连队 连明达夜 安富尊荣 不知春秋 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说来话长 五劳七伤 风木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