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5:07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重阳节来临,秋天的雁鸟尚未叼着芦苇归来,我开始意识到他乡的节日气候与故乡不同。旅馆里只听见蟋蟀的鸣叫,邮递小孩却不懂得献上茱萸。陶渊明在哪儿高高兴兴地登山畅饮呢?我这个疲惫的旅客停下桨,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明年我会在公田里多种些黍米,不要让黄菊嘲笑杨朱。
刘商,唐代诗人,字景山,号山人,生于盛唐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写山水田园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天,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节日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重阳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诗人却身在旅途,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此诗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重阳秋雁未衔芦”,通过秋雁未归的意象,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表现了对故乡节日的怀念。接着“旅馆但知闻蟋蟀”,描绘了旅馆的寂静,蟋蟀的鸣叫似乎更加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诗中的“邮童不解献茱萸”则表现了身在异乡的无奈,邮童对节日习俗的无知,反映出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淡漠与失落。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陶渊明,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然而“倦客停桡一事无”的无奈,显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疲惫。最后两句“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自嘲,既希望能在来年种植黍米,又不希望被黄菊嘲笑,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思考与孤独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人们在传统节日中的情感共鸣。
重阳节通常是在农历几月几日?
诗中提到的“陶潜”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邮童不解献茱萸”中的“茱萸”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