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5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58:33
嫦娥飞镜寒光透。溪路明如昼。
数着行人影瘦。高卧如何能够。
萧萧吹鬓风骤。若教偃仰在山园,
正歌罢挑灯看绣。
嫦娥的飞镜洒下寒光,照得溪水如同白昼。
我数着路上行人的瘦影,心中感慨高卧在此又如何能够呢?
萧萧的风骤然吹来,若是让我在山园中仰望,
正好可以唱完歌后点起灯来绣花。
陆求可(约1640-约1700),清代诗人,字子贞,号梅溪,晚号静庵,山西人。陆求可的诗歌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审美观。
《伊川令》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或许是在月夜下,感受到孤独与人生的哲理,借助嫦娥的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伊川令》通过嫦娥和月光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清幽的夜景和诗人内心的孤寂。开头以“嫦娥飞镜寒光透”引入,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明亮却又冷清的月夜。月光照亮了溪水,诗人通过“明如昼”表现出夜色的透彻和宁静。接着,诗人数着行人影瘦,流露出对行人孤独的感慨,似乎在反映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渴望。高卧的自我怀疑,暗示着一种不安和对生活状态的不满。
“萧萧吹鬓风骤”一句,音韵和谐,描绘出秋风萧瑟的景象,增添了诗的凄凉感。而最后两句“若教偃仰在山园,正歌罢挑灯看绣”则表现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的愿望,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愉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该诗通过描绘月夜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思考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蕴含着对人生孤独感的深刻理解。
下列哪一句提到嫦娥?
A. 数着行人影瘦
B. 嫦娥飞镜寒光透
C. 高卧如何能够
“溪路明如昼”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夜晚的明亮
B. 行人的疲惫
C. 诗人的孤独
诗中提到的“挑灯看绣”象征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勤奋与努力
C. 追求自由
比较《伊川令》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利用夜晚和月亮的意象,但《伊川令》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静夜思》则表达了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