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5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59:35
风蝶令·游墩子河
作者: 许禧身〔清代〕
流水波如镜,长空云是罗。
双双燕剪点轻波,只少隔江高唱采莲歌。
且向堤头坐,轻风拂体和。
一腔幽恨叹如何。
却好仙香吹得满襟多。
流水波光如同镜子,长空中的云彩宛如罗幕。
成双的燕子轻轻点动水波,唯独隔着江岸高唱采莲歌。
不如坐在堤头,感受轻风拂面舒适。
心中满怀幽怨,该如何叹息呢?
幸好那仙香扑面而来,满怀衣襟。
许禧身,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为人所知,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事态,具有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
《风蝶令·游墩子河》创作于游览墩子河之际,诗人借水边的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反映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风蝶令·游墩子河》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愫与思索。开篇“流水波如镜,长空云是罗”,描绘出一幅宁静平和的江河美景,波光潋滟,云彩轻柔,仿佛让人沉醉其中。接着,双双燕子飞舞在轻波之上,生动展现出春日的活泼气息。
然而,在这美好的自然景象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似无的忧伤,心中“幽恨叹如何”。这种情感的对比,恰恰突显出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内心孤寂的矛盾。而“且向堤头坐,轻风拂体和”则展现出一种归隐自然、放松心情的理想状态,轻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仙香扑面而来,似乎让诗人忘却了内心的忧伤,重拾生活的美好。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艺术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内心的思索,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诗中“流水波如镜”用来描写什么?
A. 大海
B. 江河的水面
C. 湖泊
D. 雪地
诗中提到的“采莲歌”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乡村生活
B. 浪漫爱情
C. 劳动的快乐
D. 生活的烦恼
诗人坐在堤头的原因是什么?
A. 看风景
B. 休息
C. 思考人生
D. 享受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