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8:4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8:45:16
梦褥光宗,河东右族。
向来到耳声华熟。
游从两世记金兰,
风流二阮居南北。
今夕何辰,相亲灯烛。
一廛我愿依韦曲。
长君未可赋骊驹,
山人莫为蒲轮促。
在梦中轻柔的床上,仿佛见到了光宗的辉煌,河东的右族也在耳边响起华丽的歌声。
游玩时,我与两世的好友记起了金兰的情谊,
二阮的风流飘逸,居住在南北之间。
今夜的时辰如何,灯烛下我们相互依偎。
我希望能在这个小亭中依偎着韦曲的旋律。
长君还未能赋予骊驹的诗篇,
山人也不必急于催促蒲轮的行程。
王以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情感细腻著称,擅长描绘人际关系及内心情感。
这首《踏莎行》创作于王以宁的某个生活阶段,可能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表达对友情和爱情的思考。
《踏莎行》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词作,借助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当下情感的珍视。开篇通过梦的意象,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空间,使得整个词作充满了神秘感和朦胧的情愫。诗中提到的“金兰”友谊,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珍贵感情的追忆。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今夕何辰,相亲灯烛”来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灯烛下的相互依偎,象征着情感的亲密与依赖。最后两句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对偶,构筑了丰富的意象,令读者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友谊与爱的深刻感悟。
整首词通过对梦境、友情、爱情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感悟。
王以宁的《踏莎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展望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爱情的失落
“今夕何辰,相亲灯烛”中的“灯烛”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温暖与亲密
C. 迷茫
D. 繁华
王以宁的《踏莎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但王以宁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李清照则偏向于对失去爱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