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盘石篇

《盘石篇》

时间: 2025-04-26 06:43:04

诗句

盘盘山巅石。

飘飖涧底蓬。

我本太山人。

何为客淮东。

蒹葭弥斥土。

林木无分重。

岸岩若崩缺。

湖水何汹汹。

蚌蛤被滨涯。

光彩如锦虹。

高彼凌云霄。

浮气象螭龙。

鲸脊若丘陵。

须若山上松。

呼吸吞船欐。

澎濞戏中鸿。

方舟寻高价。

珍宝丽以通。

一举必千里。

乘飔举帆幢。

经危履险阻。

未知命所钟。

常恐沉黄垆。

下与鼋鳖同。

南极苍梧野。

游眄穷九江。

中夜指参辰。

欲师当定从。

仰天长太息。

思想怀故邦。

乘桴何所志。

吁嗟我孔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3:04

原文展示:

盘石篇 作者: 曹植 〔魏晋〕

盘盘山巅石。飘飖涧底蓬。我本太山人。何为客淮东。蒹葭弥斥土。林木无分重。岸岩若崩缺。湖水何汹汹。蚌蛤被滨涯。光彩如锦虹。高彼凌云霄。浮气象螭龙。鲸脊若丘陵。须若山上松。呼吸吞船欐。澎濞戏中鸿。方舟寻高价。珍宝丽以通。一举必千里。乘飔举帆幢。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常恐沉黄垆。下与鼋鳖同。南极苍梧野。游眄穷九江。中夜指参辰。欲师当定从。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乘桴何所志。吁嗟我孔公。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山巅上,有盘石耸立;在涧底,蓬草随风摇曳。我本是太山之人,何以沦落到淮东做客?芦苇茂盛遮盖了土地,林木之间没有重叠。岸边的岩石仿佛要崩溃,湖水却奔腾汹涌。蚌壳和蛤蟆被海滨的浪潮包围,光彩如同锦绣的虹彩。高耸的山峦直入云霄,浮动的气象宛如螭龙。鲸鱼的脊背像丘陵一样宽广,须发如同山上的松树。呼吸间吞没了船只的桅杆,波涛汹涌如同鸿雁嬉戏。方舟寻求高价,珍宝闪耀而通达。一举千里,乘风而起,帆幢高扬。经过危险,踏过险阻,命运却未知所钟。常常恐惧沉没于黄土之中,与鼋鳖同归于尽。南方极地苍梧的野外,游览极远的九江。夜深时指着星辰,想要将军应当定向。仰天长叹,思念故乡。乘舟而行,我又要寄托何志?唉,我的孔公啊。

注释:

  • 盘盘:形容石头的高耸。
  • 飘飖:轻轻摇曳的样子。
  • 淮东:指淮河东部,表示流亡或他乡。
  • 蒹葭:芦苇的意思,象征着荒凉和孤独。
  • 澎濞:形容波涛汹涌的样子。
  • 黄垆:指黄土,象征着死亡或沉沦。
  • 孔公:指孔子,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国著名诗人,文学家。其才华横溢,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古体诗,作品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曹植身处淮东流亡生涯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盘石篇》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抒情的古诗,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感慨。开篇以“盘盘山巅石”开场,展现了高耸入云的山石,给人一种巍峨壮丽的感觉。而“飘飖涧底蓬”则用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心中涌动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中,曹植以“我本太山人”自述身份,表达了他内心的惆怅与归属感的缺失。接下来的描写如“岸岩若崩缺,湖水何汹汹”,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鲸脊、松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壮观,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最后几句,诗人仰天长叹,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孤独感。整体而言,《盘石篇》不仅是一首自然诗,更是对个人命运、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盘盘山巅石:描绘高山之巅的巨石,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飘飖涧底蓬:涧底的蓬草随风摇曳,暗示诗人的漂泊与孤独。
  • 我本太山人:自我认同,表达归属感。
  • 何为客淮东:感慨身在他乡的无奈。
  • 岸岩若崩缺:描绘自然界的险峻与不安。
  • 湖水何汹汹:湖水的澎湃象征诗人心中的波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鲸脊若丘陵”,比喻鲸鱼的脊背如丘陵般起伏,生动形象。
  • 拟人:如“澎濞戏中鸿”,将波浪拟人化,增加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如“岸岩若崩缺,湖水何汹汹”,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巅:象征着高远与理想。
  • 蓬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流亡的孤寂。
  • 湖水:象征着人生的波动与不定。
  • 鲸脊:代表着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盘石篇》的作者是谁?

    • A. 曹操
    • B. 曹植
    • C. 王羲之
  2. 诗中提到的“我本太山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归属感缺失
    • C.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中“岸岩若崩缺,湖水何汹汹”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宁静
    • B. 动荡
    • C.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盘石篇》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魏晋南北朝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曹植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闺怨二首·其一 高阳台·为荫阶老前辈题绿天草庵瀹茗图1893 青山湿遍 五月二十四日,宣武门西广西义园视亡儿小羊墓。是日为亡姬桐娟生日。 双调望江南 水调歌头 其五 听歌有感 水调歌头 其四 听歌有感 水调歌头 其三 听歌有感 水调歌头 其二 听歌有感 苏武慢·寒夜闻角 定风波·未问兰因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字旁的字 推革 饮露餐风 拔树搜根 现银 如结尾的成语 意外之财 黹字旁的字 善与人交 匠成 革奸铲暴 业字旁的字 玉液金波 自字旁的字 秉文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