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2:51
当欲游南山行
东海广且深。
由卑下百川。
五岳虽高大。
不逆垢与尘。
良木不十围。
洪条无所因。
长者能博爱。
天下寄其身。
大匠无弃材。
船车用不均。
锥刀各异能。
何所独却前。
嘉善而矜愚。
大圣亦同然。
仁者各寿考。
四坐咸万年。
当我想要游览南山时,
东海广阔而深邃,
从低洼的地方汇聚了百川。
五岳虽然高大,
却不能抵挡污垢与尘埃。
良材虽不十围,
也不会被洪流所困。
长者能够博爱,
天下都寄托于他们身上。
大匠不会弃用任何材料,
船只与车马并不均匀。
锥与刀各有不同的作用,
为何要独自退却呢?
善良而又愚笨的人同样受到嘉许,
大圣人也是如此。
仁者各自长寿,
四周的人都可共享万年之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代表了建安文学的高峰,以其豪放、清新、奔放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曹植的盛年时期,正值他在文坛崭露头角之时,诗中体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当欲游南山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曹植以游南山为引子,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东海的广阔与深邃,象征着人们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五岳的描写,强调了即使是高大雄伟的事物,也会受到尘埃的侵扰,暗喻人世间的种种烦恼与困扰。
“良木不十围,洪条无所因”,这里不仅是对材质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阐释:即使是材质再好,也需找到合适的用处,才能发挥价值。长者的博爱和大匠的不弃材,展示了对人道与技艺的尊重,强调了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最后的“仁者各寿考,四坐咸万年”,则是对理想人生的展望,提倡仁德与和谐,表达了对长寿与安宁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合了人生哲理,体现了曹植高远的情怀与深邃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与包容,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作者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人性的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海”象征什么?
“长者能博爱”中的“博爱”指的是什么?
诗歌中提到的“大匠”意指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