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1:12
溶溶溪口云,才向溪中吐。不复归溪中,还作溪中雨。
溪口的云朵轻柔地漂浮,刚刚向溪水中吐出一缕白雾。它不再回到溪中,而是化作了溪水中的雨。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云”和“雨”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象征变化和循环,表示自然界的和谐。
作者介绍:张文姬,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语言清新,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很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时所作,表现出她对自然美的敏感与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溪口云》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界中云与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诗的开头“溶溶溪口云”便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云彩似乎在水面上轻轻漂浮,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而“才向溪中吐”则将云与溪水的互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云彩的变化似乎是有意识的,向溪水倾吐着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接下来的“不复归溪中”则暗示了一种转化与流动,云彩的存在不仅仅是停留,而是在不断地变化与流动中,最终化作“溪中雨”,形成了水循环的闭合,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给读者带来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启示。张文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她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中流露出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云、水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与对生命循环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溶溶”的意思是?
“不复归溪中”中的“复”意为?
全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张文姬的《溪口云》更注重自然细节的表现,而王之涣则通过远景描绘出壮丽的山河,两者各有特色,但同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