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6:0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01:31
双槿树
张文姬 〔唐代〕
绿影竞扶疏,红姿相照灼。
不学桃李花,乱向春风落。
这首诗描绘了两棵槿树的美丽景象:它们的绿叶繁茂,互相交错,红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诗人指出,这些槿花并不像桃花和李花那样,随风飘落得如此纷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李,是指古代常用来象征美丽的花朵,桃花和李花因其花瓣随风飘落而被称颂。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槿花的独特之处,强调它们不随风而散的特性。
作者介绍:
张文姬,唐代女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且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在唐代,女性诗人的地位逐渐提高,张文姬作为其中一位,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创作的包容与鼓励。
《双槿树》是一首描写自然美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槿树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诗的开头以“绿影竞扶疏”入手,生动地描绘了槿树在阳光下的繁茂景象,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接着“红姿相照灼”又进一步刻画了槿花的绚丽,红色的花朵与绿色的树叶交相辉映,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诗的最后两句“不学桃李花,乱向春风落”,则以桃花和李花为例,传达出槿花的独特性。桃李花因其花瓣随风飘落而给人以柔美的印象,而槿花却并不效仿这种特性,显得更加稳重与坚韧。此处,诗人不仅展示了槿花的外在美,更引申出一种内在的坚持与独立,反映了作者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与珍视。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雅的气质,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蕴含了对生命独立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视角与深邃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槿花的坚韧与独特象征着一种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态度的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绿影”指的是什么?
A. 槿树的花朵
B. 槿树的叶子
C. 桃李的花瓣
“不学桃李花”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槿花没有桃李花美
B. 槿花不随风飘落
C. 桃李花比槿花多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两者皆描绘自然景象,但张文姬的《双槿树》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内在的坚韧,而李白则在壮阔的自然中表现豪放与洒脱。两者虽然风格迥异,但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寄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