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4:20
石假山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潭溪散人方是閒,
真山不爱爱假山。
呼童积叠石磊碑,
远近便拥峰与峦。
晴岚滴翠明窗前,
清影挂壁方池边。
色侵书帙日华薄,
丘壑坐上生云烟。
云烟收霏苔藓绿,
山石傍头更栽竹。
三竿两竿韵不俗,
摇荡清风凉意足。
方是閒人当此时,
以假像真人谓奇。
或来静对酌美酒,
或来宴坐哦新诗。
吟诗搜索萦心脾,
酒醉落魄精神痴。
吟诗饮酒且不可,
况复局上争枯棋。
不如对山抚鸣琴,
琴心三叠舞胎禽。
高山流水存至音,
古趣澹泊悦我心。
老泉三峰烂木材,
百年沉埋安在哉。
东坡仇池九华石,
只有佳篇傅入集。
此山亦独今视昔,
与我同生亦同没。
在潭溪散步的人,正处于闲适的状态;他并不喜欢假山,而是对真山情有独钟。呼唤小童堆叠石块,远近之间仿佛形成了山峰与峦岭。阳光照耀下的清岚,映衬着窗前的翠绿,清影映在池边的墙壁上。书卷上的色彩在阳光下变得黯淡,山丘之间雾气升腾,仿佛有了云烟。云烟散去,苔藓变得青翠,山石旁更添几株竹子。三根竹竿、两根竹竿,韵味不俗,清风摇曳,带来凉爽的意境。此时作为闲人,难免将假山当作奇特的真山。有时静坐对饮美酒,有时在宴会上吟唱新诗。吟诗时,心中萦绕着美好的意境,即使酒醉也依然陶醉。吟诗饮酒尚且不可,更何况在棋局上争论枯燥的棋局。不如面对山景抚琴,琴声三叠,宛如舞动的鸟鸣。高山流水间的音韵,古老的情趣淡泊,让我心悦。老泉三峰的烂木材,沉埋百年又在何处?东坡、仇池的九华石,只有佳篇被收入诗集。这座山在我眼中,既是今朝也是昔日,伴我同生,也伴我同逝。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清新淡雅,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闲适生活。
此诗创作于宋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以及对假山、喧嚣生活的反思。诗中描绘了一个闲适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石假山》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假山与真山,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工景观的淡漠。诗的开篇便是闲适的场景,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宁静。诗中“呼童积叠石磊碑,远近便拥峰与峦”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不仅是对山的描绘,更是对自然的感悟。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从自然景色延伸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引入了饮酒作诗的生活情趣。诗中提到“吟诗饮酒且不可,况复局上争枯棋”,表达了对喧嚣生活的厌倦,强调了与自然对话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此山亦独今视昔,与我同生亦同没”来总结,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体现了诗人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继续逐句解析,分析每句的意境和情感)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人借假山与真山的对比,揭示了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人更喜欢哪种山?
A. 假山
B. 真山
C. 石山
D. 水山
诗中提到的“吟诗饮酒且不可”是什么意思?
A. 饮酒是乐趣
B. 不能饮酒
C. 与自然对话更重要
D. 争论棋局是无聊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