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0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0:07
手笔华岩梵笈新,更开宝地接迷津。一声金磬人初静,月照空山草自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华岩山中写作的情景,手中的笔在梵笈(佛教经典)上挥洒自如,写出新意;更是开辟了这片宝地,与迷津相连。突然传来一声金磬声,令周围的人们都安静下来;月光照耀着空旷的山野,草木在春天的映衬下显得生机勃勃。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追求,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结合。
《石桥楼待》创作于作者在华岩山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佛教的崇尚与追求内心的宁静形成了诗人的创作动力。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哲理的场景。开头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身处华岩山的写作情景,笔墨间流露出对佛教经典的敬仰及思考。后两句则通过金磬声的响起,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打破了喧闹,带来内心的平和。月光照耀下的草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引发对人生与宇宙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更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提醒我们即使身处繁忙的世俗中,也要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佛教思想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华岩”指的是哪个地方?
“金磬”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静夜思》与《石桥楼待》均通过自然景象引发内心的思索,但李白的作品更带有乡愁,而刘学箕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