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1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15:42
酹江月
作者: 黄机 〔宋代〕
东篱成趣,有西风解事,催开丛菊。
碎摺黄金谁试手,一一清香堪掬。
露湿凉轻,霞凝寒重,秀发如新沐。
宫妆匀就,岂知红紫粗俗。
因念昔日渊明,微官不受,归伴花幽独。
弹压秋光三径里,浊酒床头初熟。
饮剧肠宽,醉深吻燥,更把纶巾漉。
此翁无恙,唤渠同醉船玉。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东边的篱笆上盛开着菊花,西风轻轻吹来,促使花儿盛开。谁能捻起这些金色的花瓣,清香扑鼻,令人陶醉。露水湿润了空气,凉意轻盈,朝霞凝聚着寒冷,仿佛刚洗过的秀发。宫廷的妆容整齐,怎么会知道红紫的花朵是如此的粗俗。想到昔日陶渊明,不在意微薄的官职,宁愿独自归隐于花丛之中。在秋光照耀的三条小径上,浊酒初熟,放在床头。饮酒后,肠胃宽畅,醉意难耐,更将纶巾一浸。此人无恙,呼唤他同醉于美酒之中。
黄机,生平事迹不详,生活在宋代,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人生哲理。
《酹江月》创作于黄机的隐居生活时期,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纷争的厌倦,反映了诗人渴望归隐的心情。
《酹江月》是一首描写秋季景色与诗人内心情感交织的作品。诗的开头通过描写东篱的菊花,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西风的轻柔则赋予了菊花新的生命,暗示着自然的变化与诗人情感的共鸣。接着,诗人以“碎摺黄金”形象地描绘了菊花的色泽,展现了他细腻的观察力与对美的感受。
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由外界的景色转向内心的感受。他回忆起陶渊明,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诗人借助秋光与浊酒的意象,表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淡心境。在醉意中,他呼唤老友同饮,共享这份宁静与快乐,表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外而内,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逃避,体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东篱成趣,有西风解事,催开丛菊。
碎摺黄金谁试手,一一清香堪掬。
露湿凉轻,霞凝寒重,秀发如新沐。
宫妆匀就,岂知红紫粗俗。
因念昔日渊明,微官不受,归伴花幽独。
弹压秋光三径里,浊酒床头初熟。
饮剧肠宽,醉深吻燥,更把纶巾漉。
此翁无恙,唤渠同醉船玉。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追求简单、宁静生活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东篱”指的是什么?
A. 西边的篱笆
B. 东边的篱笆
C. 田野
D. 宫廷
诗中提到的“渊明”是谁?
A. 唐代诗人
B. 宋代诗人
C. 隐士诗人
D. 官员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什么?
A. 热爱
B. 追求
C. 厌倦
D. 无所谓
《归园田居》
陶渊明通过描写田园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厌倦,主题与《酹江月》相似,都是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加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足,而黄机则在表达隐逸理想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和友谊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