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8:50
游灵泉寺此地有席司谏读书处感怀兴悼一首
作者: 杨慎 〔明代〕
司谏幽栖地,空门岁月深。
泉台埋玉树,灵境閟仙音。
逝水兴三叹,游山废九吟。
风徽何寂寞,松柏自萧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修道之地,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司谏的隐居之所,岁月悠悠,空灵的寺庙里,古老的泉台下掩埋着美好的记忆。这里的灵气和仙音仿佛隔绝了尘世。随着时光的流逝,诗人不禁叹息,曾经的吟咏在岁月中消失。此时,风中带着寂寞,松柏林立,显得愈加萧条。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止庵,明代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散文。杨慎一生经历了明代的兴衰,其作品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杨慎晚年,正值他人生的反思期,时局动荡,个人境遇艰难,诗中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杨慎的《游灵泉寺此地有席司谏读书处感怀兴悼一首》以清幽的寺院为背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开篇即以“司谏幽栖地”引入,暗示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对于曾经的光辉岁月,诗人以“泉台埋玉树”描绘出一种美好而又渐行渐远的景象,仿佛在叹息一段逝去的时光。
接着,诗人以“逝水兴三叹”来表达内心的感伤,流逝的时间如同三声叹息,显示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游山废九吟”则描绘出诗人在此地游历时的无奈与失落,曾经的吟唱已然被岁月遗忘,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怀念与追思。
最后两句“风徽何寂寞,松柏自萧森”将情感推向高潮,孤寂的风与萧条的松柏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环境的感受以及对内心孤独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灵泉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泉水常被视为智慧与灵性的源泉,松柏则象征长寿与坚韧,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生命的思考。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慎
C. 杜甫
D. 白居易
“逝水兴三叹”中的“逝水”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流逝的时间
C. 泉水
D. 细雨
诗中提到的“空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学校
B. 寺庙
C. 家庭
D. 酒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