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醉中袭美先月中归

《醉中袭美先月中归》

时间: 2025-04-30 01:31:17

诗句

休文虽即逃琼液,阿鹜还须掩玉闺。

月落金鸡一声后,不知谁悔醉如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1:17

原文展示:

醉中袭美先月中归
李縠 〔唐代〕
休文虽即逃琼液,
阿鹜还须掩玉闺。
月落金鸡一声后,
不知谁悔醉如泥。

白话文翻译:

即使消息早已传来,
但美人仍需掩藏在闺中。
待到月落金鸡鸣叫之后,
不知是谁后悔醉得如此沉迷。

注释:

  • 琼液:指美酒,琼意为美丽,液为液体,合起来指美酒。
  • 阿鹜:指美人或女子,常用于古诗词中称呼女性。
  • 玉闺:指女子的闺房,象征美人的私密空间。
  • 金鸡:指鸡鸣,古人认为鸡鸣预示着天亮。
  • 醉如泥:形容醉得非常沉醉,像泥一样无力。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月落金鸡一声”常用来形容夜晚的结束,象征着醉酒后的清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縠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多样,作品常体现出对人生、自然的独特观察与感悟,语言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李縠与友人聚会后,表达了在酒醉后对美人的思念与对清晨醒来时的惆怅。

诗歌鉴赏:

整首诗充满了醉酒后的迷离与清晨醒来的失落。诗人在酒中沉醉,享受着人生的欢愉,但当清晨来临,随着金鸡的鸣叫,酒意渐消,心中却涌起一丝失落之情。诗句“休文虽即逃琼液”似乎在表达对美酒的留恋,而“阿鹜还须掩玉闺”则暗示着美人并未因酒的欢乐而显现,反而隐藏于闺房之中。诗的最后两句更是点出了醉酒后的迷惘和清醒后的懊悔,展现了一种人生的无奈与感慨,给人以深思。李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醉酒与清醒之间的微妙变化,展现出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休文虽即逃琼液:即使消息已经传来(关于酒的美好),但我仍旧沉醉于美酒之中。
    • 阿鹜还须掩玉闺:美人依然需要隐匿在她的闺房中,无法与我共饮。
    • 月落金鸡一声后:待到月亮落下,金鸡鸣叫的时候。
    • 不知谁悔醉如泥:不知在这清晨,谁会为昨日的醉酒而感到后悔。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醉酒比作泥,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酒醉后的状态。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醉酒与清醒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随之而来的失落感,突显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 琼液: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享受,代表着欢乐。
  • 玉闺:象征着美人的纯洁与神秘,暗示着不可触及的美好。
  • 金鸡:象征着黎明、清醒,暗示着醉酒后的醒悟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琼液”指的是什么?

    • A. 美酒
    • B. 美食
    • C. 美人
  2. “阿鹜”在诗中指的是:

    • A. 美酒
    • B. 美人
    • C. 美丽的景色
  3. 诗中提到的“金鸡一声”象征着什么?

    • A. 夜晚的开始
    • B. 清晨的到来
    • C. 酒醉的结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作品常描写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情感细腻,与李縠的表达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 李白的豪放与李縠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一种是放纵的享受,一种是沉醉的惆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祝英台近 其五 并序 祝英台近 其四 并序 祝英台近 其三 并序 祝英台近 赠吴郎韶仙 十二阕 其一 并序 祝英台近 时湘文倚梅图照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其六 并序 祝英台近 其三 并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箭无虚发 兀字旁的字 耳治 臣字旁的字 改开头的成语 包含赧的词语有哪些 皂白不分 头癣 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九九归一 半子之靠 文字旁的字 包含泾的成语 油干灯尽 火字旁的字 摇扇 生龙活虎 优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