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玉楼春 题《东海劳歌》

《玉楼春 题《东海劳歌》》

时间: 2025-07-27 21:20:59

诗句

海山自古无人赏。

山下天风千尺浪。

行歌亘答海潮音,碧水云山千万状。

山灵有约何曾爽。

短棹长镵终未让。

那知陌下有红尘,玄鬓青山长一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20:59

原文展示:

海山自古无人赏。
山下天风千尺浪。
行歌亘答海潮音,
碧水云山千万状。
山灵有约何曾爽。
短棹长镵终未让。
那知陌下有红尘,
玄鬓青山长一样。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海山就无人欣赏。
山下的天空与海风激起千尺的浪潮。
我在这里高歌,回应着海潮的声音,
碧水与云山构成数不胜数的美妙景象。
山灵的约定从未被辜负。
短小的船桨与长长的镳杖始终不曾放弃。
谁知道在这陌生的地方,
青山依旧、白发老人如同常在。

注释:

  1. 海山:指海边的山,表示自然景观。
  2. 天风:指天空中的风,强调自然的力量。
  3. 行歌:沿途唱歌,表现一种愉悦的心情。
  4. 亘答:长久的回应,暗指与自然的对话。
  5. 碧水云山:形容自然风光的美丽。
  6. 山灵:指山中的神灵,象征着自然的灵气与约定。
  7. 短棹长镵:比喻两种不同的工具或方式,暗指人生的选择与坚持。
  8. 红尘:指世俗的烦恼与俗世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西溪(1880-1948),近现代诗人,生于浙江,后移居上海。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语言清新,情感细腻,具有独特的个性与风格。

创作背景:

《东海劳歌》创作于朱西溪游历海边时,诗人借自然景观抒发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表达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东海劳歌》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首句“海山自古无人赏”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暗示着自然的美丽往往被人们忽视。接下来的“山下天风千尺浪”,通过对比山的静谧与海浪的汹涌,表现出自然界的力量与生命的起伏。

诗中“行歌亘答海潮音”不仅描绘了诗人边行边唱的情景,更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接着“碧水云山千万状”则引入了丰富的意象,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与变化,诗人用此抒发内心的激情与对生命的赞美。

后面的“山灵有约何曾爽”,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与理解,似乎在呼应着自然界的法则与人类的存在。最后两句“那知陌下有红尘,玄鬓青山长一样”,则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青山依旧,而人事却难以常存,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刻的哲理与美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山自古无人赏:表达了自古以来,人们对海山之美的忽视,暗示一种孤独与冷落。
  2. 山下天风千尺浪:描绘自然的壮阔,表现海浪的激荡与山的巍峨。
  3. 行歌亘答海潮音:表现诗人与自然的互动,歌声与潮音交融,形成和谐的氛围。
  4. 碧水云山千万状:强调自然风光的多样性,体现诗人对美的感悟。
  5. 山灵有约何曾爽:暗指人与自然的约定,从未被辜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6. 短棹长镵终未让:比喻人生选择与坚持,暗示生活中的艰难与不屈。
  7. 那知陌下有红尘: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思考,暗示人生的复杂与繁琐。
  8. 玄鬓青山长一样:对比自然与人事,强调青山依旧,而生命却在流逝。

修辞手法:

  1. 比喻:如“海山自古无人赏”隐喻人们对自然的忽视。
  2. 拟人:如“山灵有约”,赋予自然以人性,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亲切。
  3. 对仗: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展现了诗人哲理性的思考与情感深邃的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海山:象征着自然的壮美与人类的渺小。
  2. 天风:表现自然力量,暗指自由与变化。
  3. 碧水云山: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观,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4. 山灵:代表自然的神秘与灵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海山”指的是: A. 高山
    B. 海边的山
    C. 人工山
    D. 难以到达的山

  2. “行歌亘答海潮音”中的“亘答”意为: A. 断绝
    B. 长久回应
    C. 无法回答
    D. 暂时回应

  3. 诗中“那知陌下有红尘”反映了诗人对: A. 自然的向往
    B. 世俗的忧虑
    C. 家庭的思念
    D. 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2.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诗词对比:

  • 朱西溪《东海劳歌》李白《将进酒》
    • 朱西溪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强调对人生的豪情与纵情。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朱西溪诗集
  2.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3. 相关的文学评论与研究文章

相关查询

徐十八晦落第 李评事公进示文集因赠之 太原旅怀呈薛十八侍御齐十二奉礼 新都行 晨装行 题第五司户侍御 出蜀门 乐津店北陂 自淮中却赴洛途中作 咏德上韦检察(即韦相皋之弟也,名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扬眉奋髯 骨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颐然 齿字旁的字 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挑针打眼 四字头的字 兮兮 朱朱粉粉 珠履三千 一蹴而得 昧信 骑者善堕 百越 卝字旁的字 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