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3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8:50
李侯新斋植松竹聊为杂言 尝闻君子居,一日顾必葺。 李侯作新斋,制度皆自给。 轩楹如肺腑,豁达可出入。 取竹渭水湄,移松陇山隰。 岁寒远相依,劲节久孤立。 栽培岂无法,根著至今湿。 清风在目前,独我得多挹。 归壤共无涯,往日不可及。 惟忧属后人,长半边声急。
曾经听说君子居住的地方,一旦有需要必定会修缮。 李侯建造了新的斋室,所有的设计和材料都是自己提供的。 斋室的柱子和横梁就像人的肺腑一样,宽敞得可以自由出入。 从渭水边取来竹子,从陇山的低地移来松树。 在寒冷的岁月里远远地相互依靠,坚韧的节操长久地孤独地矗立。 栽培它们难道没有方法吗?它们的根至今还湿润着。 清新的风就在眼前,只有我能多吸取一些。 归于土壤是无限的,过去的时光无法追回。 唯一担忧的是属于后人,长久的半边声音急促。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舜民为李侯新建的斋室所作,通过描述斋室的建造和其中的松竹,表达了对李侯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侯新建斋室的描绘,展现了斋室的宽敞和自然之美。诗中“轩楹如肺腑,豁达可出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斋室的结构,比喻生动。而“取竹渭水湄,移松陇山隰”则进一步以自然景物来象征李侯的高洁品格。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暗示了对后人的期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和自然美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斋室和松竹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和未来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轩楹如肺腑”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取竹渭水湄,移松陇山隰”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A. 描述斋室的建造过程 B. 象征李侯的高洁品格 C. 描述自然景物 D. 表达对未来的忧虑
诗的最后一句“惟忧属后人,长半边声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忧虑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自然美的欣赏 D. 对高洁品格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