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征回途中二绝

《西征回途中二绝》

时间: 2025-07-27 08:35:58

诗句

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

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35:58

原文展示:

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白话文翻译:

在灵州城下,有成千上万的柳树,都被官军砍伐作为柴火。将来有一天,当我从玉门关归来时,我将用什么来攀折赠送给过往的行人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灵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一带。
  • 斫:砍伐。
  • 玉关:即玉门关,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提到的“玉关”让人联想到古代边塞诗中常见的边关意象,象征着边疆和归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西征归来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战争破坏自然环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归途的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舜民西征归来途中,目睹了灵州城下柳树被官军砍伐的景象,感慨之余,思考未来归途时的心情和打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灵州城下柳树被官军砍伐的场景,反映了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诗中的“千株柳”象征着生机与美好,而“总被官军斫作薪”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后两句“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归途的思索,以及对过往行人的关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灵州城下千株柳”:描绘了灵州城下成千上万的柳树,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2. “总被官军斫作薪”:转折,揭示了这些柳树被官军砍伐作为柴火的残酷现实。
  3. “他日玉关归去路”:设想未来从玉门关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对归途的期待。
  4. “将何攀折赠行人”:思考在归途中,将用什么来攀折赠送给过往的行人,体现了对行人的关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千株柳”与“总被官军斫作薪”的对比,突出了战争的破坏性。
  • 设问:“将何攀折赠行人”是一种设问,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战争破坏自然环境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归途的思索和对过往行人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株柳:象征生机与美好。
  • 官军斫作薪:象征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玉关归去路:象征归途和和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州”位于今天的哪个自治区? A. 宁夏回族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内蒙古自治区 D. 西藏自治区

  2. 诗中的“玉关”指的是哪个古代关隘? A. 嘉峪关 B. 山海关 C. 玉门关 D. 雁门关

  3. 诗中“千株柳”被砍伐的原因是什么? A. 自然灾害 B. 官军斫作薪 C. 城市建设 D. 民间需求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涉及边塞和归途的主题。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对边疆的关切。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这首诗与王昌龄的《出塞》都涉及边塞和归途的主题,但张舜民的诗更侧重于对战争破坏自然环境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边塞诗研究》:探讨了边塞诗的主题和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这类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齐天乐 戊戌冬初,领省檄,会无锡州将李正 齐天乐 芙蓉,赠仁斋夫人 齐天乐 女兄自临平至武林,拟泛西湖,雨阻不果,谱词志怅,遂和其韵 齐天乐·秋日剑丞招集吷园,同诸子赋 齐天乐·乙丑重九梦坡约集息园,未赴,用古微韵 齐天乐 七月既望,王俊庭、王际云同携酒肴偕应子乘、魏文古诸人集饮余亭玩月,拈此 齐天乐 见萤火寄碧梧姊 齐天乐 丁卯上元寄姊 齐天乐·秋镫 齐天乐·题夏闰枝孙桐青灯有味图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塌胡涂 皮字旁的字 一元化 高爵显位 歹字旁的字 撒手锏 亠字旁的字 不到长城非好汉 釒字旁的字 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辄入 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整理党务案 寒灰更然 锦凤 倚马七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